今年經濟運行可謂一波三折。在財政、金融、投資和出口等系列穩增長政策的作用下,依托著內生增長潛力,二季度經濟運行由年初的明顯放緩走向小幅回升,而進入三季度后經濟下行壓力再度明顯增大。與此同時,經濟運行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點。對此,本報專家委員會委員、交通銀行(601328,股吧)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當前經濟運行平穩中積極調整,第四季度經濟或將企穩。未來仍需在改革開放和宏觀調控兩方面同時下工夫。
記者:三季度經濟增速小幅下行,延續放緩態勢,您如何看待經濟下行壓力?
連平:三季度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首先表現為投資增長疲弱。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6.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2個百分點。投資增速下降主要原因是房地產投資迅速下滑的拉動。1至9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速12.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6個百分點,是拖累投資增長的最大因素。
但從消費平穩增長、服務業占比上升、就業增長趨勢良好幾方面數據相互印證來看,經濟下行壓力似乎沒有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反映的那么大。
從三大需求角度來展望全年,四季度出口和消費增速仍將保持平穩,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則可能企穩。總體判斷,雖然經濟仍有下行壓力,但在世界經濟整體弱勢復蘇,油價持續處在低位的外部條件下,今年第四季度經濟環境可能略好于三季度,經濟增速可能企穩略升至7.4%左右,全年GDP增長仍可能維持在7.4%左右的合理區間。
記者:對三季報中顯示出的積極變化,您如何評價?這些變化能否持續向好?
連平:積極變化主要體現在出口向好、消費平穩、結構改善和質量提升上。
出口將保持穩定增長,其對下半年GDP增長可能會貢獻0.5個百分點。當期數據中,盡管對香港出口增長數據中可能有點水分,但對美歐和東盟都呈現了二位數的增長。預計四季度出口增速將保持在10%左右,全年出口增速達到7%左右。
消費在逐步剔除揮霍浪費的前提下有望穩定增長。雖然前三季度消費名義增速相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但實際增速達到10.8%,與上半年基本持平。由于三公消費繼續受到抑制、城鎮居民收入增速放緩及物價繼續回落的影響,四季度消費名義增速可能與三季度基本持平,實際增長可能略有加快。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消費占比提升。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升至46.7%,比去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GDP貢獻率達48.5%,比上年同期提高2.7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比提升為64.7%。經濟結構改善的效果好體現在就業上,今年前9個月新增就業已經達到1000萬的年度目標。
記者:把眼光放遠到中長期,未來經濟壓力如何?
連平:我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深層次原因,一是制造業產能過剩壓力持續存在,企業擴大投資和生產的意愿較弱;二是經濟結構處在轉型升級階段,服務業對經濟的貢獻度增大,而工業的貢獻在減弱;三是改革開放紅利和人口紅利大幅削減,要素成本上升導致粗放式增長難以為繼。這些因素仍將對明年經濟帶來不小的壓力,加上房地產市場的短期迅速調整的負面影響,明年經濟運行仍不容樂觀。但是,考慮到外需改善和2013年以來實施的一系列改革將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2015年我國經濟增速仍有可能運行在7%至7.5%的區間,增速可能較今年有所放緩,但結構和質量將進一步改善。
記者:近年來,經濟運行中已經醞釀著一些微妙的變化,新的積極因素正在逐步累積和形成。您認為未來經濟提質增效、平穩運行有哪些有利條件?
連平:一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正在逐步付諸實施。簡政放權、國企改革的推進已經并將進一步對經濟運行產生積極效應。未來財政金融體制和土地戶籍制度等方面改革都將逐步向前推進。改革不僅有助于夯實經濟增長的基礎,增強經濟活力,改善運行質量,提高運營效率,而且還將提高民眾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
二是一些行業已經出現軟著陸的曙光。由于本輪制造業產能過剩主要原因不是需求而是供給過剩,隨著近年來國家淘汰產能政策的實施,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的去庫存過程可能于明年接近尾聲。這將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給經濟帶來新的活力。
三是經濟“擠水分”過程已階段性見底。近年來廉政建設力度持續加大,這導致揮霍性消費和浪費性消費在巨大的正能量壓力下被擠出,那些“政績工程”等無效投資受到很大抑制。隨著房地產限購、限貸政策的合理松綁,前期受到壓抑的購房需求將逐步得到釋放,房地產銷售將逐步加快,成交量回升將在一至兩個季度后推動投資趨于改善,明年房地產市場可能會出現軟著陸。
記者:當下,我國經濟的主要任務是在平穩運行條件下,促進結構調整,提質增效,您對此有何建議?
連平:這需要在改革開放和宏觀調控兩方面同時下工夫。一方面,需要繼續實施簡政放權,積極穩妥地推動國企改革和財政金融改革,擇機推進土地戶籍改革,持續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宏觀政策應堅持總量穩定,定向調控的總體思路,進一步加大結構性支持力度。運用財政政策繼續支持薄弱環節,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貨幣政策應增強靈活性、針對性和預見性,綜合運用各種工具合理開展微調。通過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如存貸比監管,切實推動社會融資成本下降,保證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加大對按揭貸款和優質房地產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穩妥審慎地處理好地方債務管理制度重大變革帶來的問題,保證原平臺企業擁有合理的融資渠道。加快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通過加強增信來提升小微企業融資能力。采取針對性舉措,有效化解債務違約風險。
從客觀實際出發并考慮到潛在增長能力和水分擠出效應,明年經濟增長目標定為7%左右為宜。
(關鍵字: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