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來,中國氯堿產業發展迅猛,已躋身世界氯堿生產大國前列。2003年,大陸地區聚氯乙烯反傾銷成功和原油價格上漲等因素,推動了國內電石法聚氯乙烯產能快速擴張。2003年至2013年,國內聚氯乙烯產量從400多萬噸提升到1500多萬噸。如果說2008年金融危機后氯堿產業進入了一個調整、轉型期,那么隨著新建裝置產能持續釋放和下游市場需求的持續低迷,國內氯堿行業的加速洗牌已悄然到來。
目前,氯堿企業面臨的形勢異常嚴峻。新擴建裝置產能釋放仍在繼續,2014年計劃投產的聚氯乙烯新增能力達到300多萬噸,燒堿產能達到500多萬噸。加之,裝置利用效率偏低、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等,氯堿行業供求失衡的結構性矛盾逐步顯現。當前經濟壓力下行的大環境下,我國氯堿企業產品價格與成本出現倒掛,市場價格持續低位運行,市場需求萎縮導致產品滯銷,大部分企業減利甚至虧損,企業生產經營陷入困難境地。東部地區靠近產品市場,就地消費和對外出口水平相對較高;而西部地區煤炭、電力資源豐富,憑借資源優勢、規模優勢通過低成本擴張,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東西部企業并存,競爭日益激烈。
各種跡象表明,氯堿行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必然要進行洗牌。一是為了獲取充足的原料保障,中國聚氯乙烯行業由東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大勢所趨,并將逐步形成西部電石法PVC為主、東部乙烯法PVC為輔的產業格局。二是隨著氯堿行業整合速度的加快,一些技術含量低、規模小、污染高的企業逐漸喪失競爭力,一些具備規模優勢的大型氯堿企業將會在行業洗牌過程中脫穎而出。三是經過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氯堿行業將逐步由單一產業向資源高度轉化的多元化產業發展,并形成低碳環保、高效轉化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四是隨著聚氯乙烯產能和產量快速增長,多數企業會逐步形成原料供應、生產加工、市場營銷和物流運輸各環節相互銜接、協同共振的有機整體。五是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內部挖潛,強身健體,通過變革管理思維,逐步由粗放型的管理向規范化、精細化的管理模式過渡,從而提升企業的市場抗風險能力。
氯堿企業必須因勢利導,積極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一是持續完善產業鏈條。依托資源優勢和循環轉化發展,形成煤炭、原鹽、電力、電石、聚氯乙烯、廢渣水泥的完整產業鏈,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堅持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高效發展,降低生產成本,為企業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二是注重氯堿下游產品差異化經營。隨著產能快速擴張,氯堿產能結構性過剩已成不爭的事實,氯堿企業要因地制宜,加大下游產品的衍生力度,同時根據市場需求規避產品同質化競爭。三是不斷創新營銷模式。多渠道營銷,優化客戶,創建網上平臺交易等優化經銷網絡,占領市場份額,提升企業品牌,贏得更大發展空間。
(關鍵字:產能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