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銅被譽為“有色金屬之王”,近期的國際銅市正演繹著一場驚心動魄的飆漲行情。3月14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期銅價格達每噸9786美元;滬銅主力月2505合約收盤價報80020元/噸,而高盛、花旗等機構更是預計稱,銅價將突破每噸1萬美元大關。
銅價的上漲絕非偶然,正是多種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
從供需層面來看,全球范圍銅需求增長快于供應增長。目前,需求端正經歷著結構性的擴張。國際銅研究小組(ICSG)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原生精煉銅和消費量增速分別為4.7%和2.9%,均高于礦產銅2.4%的增速。世界經濟的復蘇以及綠色能源轉型,引導銅的需求持續攀升,如在新能源領域,電動汽車的普及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顯著增加了銅的消耗量。需求量呈現出爆炸性增長,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球銅原料的生產卻未能跟上這一步伐。智利、秘魯等主產國銅產量持續下滑,全球有明顯增量的企業為數有限。預計2025年銅精礦供應仍將維持低增速,礦山生產中斷、新增產能投放受制約等因素將繼續困擾銅礦的生產供應。由于電氣化需求強勁,而礦產供應增長放緩,高盛預測,2025年全球銅市場將出現18萬噸左右的供應缺口。
而從政策層面看,宏觀經濟與政策環境也對銅價上漲助力甚巨。多國央行的寬松政策為銅價提供支撐,推動銅價上行。另外,美國擬對銅加征25%關稅的預期引發供應鏈擔憂,促使企業提前囤貨推高了銅短期價格。高盛方面表示,由于美國銅價在特朗普政府計劃征收關稅之前走高,未來幾個月美國銅凈進口量可能增加50%至100%。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精煉銅消費國,來自傳統行業及新能源產業的需求對銅價形成一定的支撐,其與主要產銅國的貿易關系穩定性直接影響到全球市場的供需平衡。值得關注的是,近期發布的中國《銅產業高質量發展方案》及國內政策端促消費持續發力等對市場的提振作用不容忽視。
再看生產成本方面,成本的上升同樣為銅價提供了支撐。礦山開采成本持續上升,勞動力、能源價格上漲及環保投入增加不斷推高邊際成本。高盛研報指出,2026年銅價需維持在10500美元/噸以上,才能保障智利等國的產能穩定。
銅價的上漲對相關產業產生了深遠影響。自2024年以來,全球銅價多次上漲刷新歷史紀錄,無疑給電力、建筑、家電等傳統行業帶來了成本壓力,推高了相關產品的制造成本,加劇市場競爭。銅價的連續上漲,一方面倒逼下游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如鋁替代銅線纜),一方面也呼喚各國的政策性補貼來消化壓力。
將目光看向長遠些,綠色能源轉型與全球基建復蘇將支撐銅需求,而供應端受資源限制與投資周期影響,缺口或將持續擴大。有分析指出,受季節性因素影響,這一供應缺口預計將集中在今年下半年展現。不過,美聯儲貨幣政策若有明顯轉向以及鋁替代加速等因素均將影響未來銅價的走勢。在這場銅價的大變局中,無論是投資者還是產業從業者,都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做好應對預案。
(關鍵字:有色金屬 金屬銅 銅價 國際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