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想到?在全國鐵合金行業大幅減產的背景下,烏蘭察布竟能逆勢上揚。
誰又能想到?烏蘭察布利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實現了鐵合金產業由“傻大黑”向“高智綠”的華麗轉身,打造出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樣板。
主動轉型 高標準推進技改升級和落后產能退出
提到鐵合金企業,你首先會想到什么?是低端落后、灰塵遍布,還是低附加值、污染嚴重的傳統工業?
走進烏蘭察布各個鐵合金工業園,看不到騰空而起的黑色煙柱,聞不到刺鼻的異味,也見不到明亮的“天燈”,干凈整潔的廠區、科技感十足的光伏車棚……烏蘭察布以實際行動改變著人們對鐵合金產業的刻板印象。
時間回到20世紀90年代,烏蘭察布鐵合金產業剛剛起步,只引進了幾家鐵合金企業,而且都是小型礦熱爐,產能規模小,在全區、全國可忽略不計。
進入新時代,烏蘭察布憑借充足的電力保障、便利的物流運輸等綜合優勢,吸引了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鐵合金項目入駐,鐵合金企業火熱建設、次序落地、不斷壯大,逐步成為地區的支柱產業。
截至2021年底,烏蘭察布市共有鐵合金企業91戶、礦熱爐和精煉爐257臺,產能1071萬噸,完成產量633萬噸,占全區總產量的65%以上、全國總產量的20%以上,成為內蒙古最大的鐵合金產業集聚地和全國最大的鐵合金生產地級市,銷售輻射全國各地鋼鐵冶煉企業,開創了良好發展局面。
鐵合金產業的繁榮發展讓烏蘭察布引以為豪,但問題也隨之而來:企業裝備水平低、環境污染大、單位能耗高,多項督查和檢查都發現不少問題。特別是2021年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暗訪中指出礦熱爐未密閉、“點天燈”、限制類裝備未淘汰退出等問題,引起了社會關注。
如何破題?轉型升級,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努力節能降耗,實現綠色發展,是烏蘭察布開出的一劑良方。
以斷臂求生的決心,烏蘭察布全面實施了“三個一批”和“五化改造”行動(即淘汰退出一批、技改升級一批、延鏈強鏈一批和除塵密閉化、能耗值標桿化、資源循環利用化、智能化、綠能化),減落后產能、增質量效益、降污染耗能、提后勁活力,將25000千伏安以下普通合金礦熱爐全部退出,普通合金礦熱爐和24臺國家未要求密閉的特種合金礦熱爐完成密閉化改造,余氣全部實現回收利用,推動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循環安全發展。
烏蘭察布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決心和力度令人震撼,成效也十分顯著。經過一系列改造,烏蘭察布鐵合金材料整體工藝技術裝備水平、環保水平已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更是在礦熱爐、電爐大型化、智能化、自動化,礦渣和余熱循環利用綠色發展等方面走在行業前端,行業整體競爭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事實證明,鐵合金產業要蹚出一條發展新路子,關鍵是要抓住轉型升級的“牛鼻子”。
“以前‘人人喊打’的鐵合金產業現在‘涅槃重生’,發展得越來越好了。”烏蘭察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薛峰青介紹說,“傳統產業不是落后產業,只要搶抓機遇、轉型升級,依然可以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硬脊梁’。”
智能綠色 行業競爭力和話語權明顯提升
歲末年初,烏蘭察布傳來喜訊:經過優化重組,全市鐵合金企業整合到42家,鐵合金企業產量達954萬噸、占全國的27%,達到歷史最高位,能效標桿值以上產能超過30%、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增加值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1/4。
通過不斷調整、優化提升發展層級,烏蘭察布鐵合金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如今,烏蘭察布鐵合金產業已脫胎換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成為新的代名詞。
國內首創的全封閉原料棚和原料筒倉冶煉高硅、穩定達標排放的產塵點位、熱裝熱兌項目實現生產過程整體清潔化……在吉鐵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過去造成“高投入、低產出,產業結構單一、鏈條不長,產品初級化低端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低”的落后裝備和生產工藝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裝備和先進工藝。
近幾年,鐵合金企業不斷探索、創新發展,高端化智能化應用隨處可見。企業利用5G+、大數據、云計算等高新技術手段,不斷拓寬信息化應用場景建設。豐鎮智慧園區試點建成運行,多蒙德、新太元等企業已實施5G智慧工廠建設。出爐環節均實現機器操作,其中16%已更換為自動化出爐機器人,新太元等企業在精整環節實現了機器替人。
走進內蒙古新太元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廠區時,發現與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偌大的廠區只能看到零零星星幾個工人。
來到生產車間二樓,距爐臺幾米遠的中控室內,爐前工唐笑菲正在設備前通過操縱手柄,指揮“出爐機器人”工作。讓人贊嘆的是,眼前所見的出爐場景與傳統印象中的截然不同,原來需要幾個人配合完成的出爐工作變得更加輕松。
“有了‘出爐機器人’,我們現在的活少了,也更安全了,而且沒有以前的灰頭土臉,顯得人也精神年輕了。”唐笑菲打趣地說。
企業生產實現了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不僅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省了勞動力,而且出爐作業的安全保障大大提升。
固廢資源循環利用是烏蘭察布鐵合金產業轉型發展的“秘籍”。
傍晚來到位于豐鎮市的內蒙古普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廠區內,明亮的燈光夾雜著機器低沉的轟鳴,從生產車間的門縫中透出,30多名工人正在生產隔音板。在這里,礦熱爐產生的廢渣經過制漿混合、水線流平等十幾道工序后,搖身一變成了日常所需的建筑材料。
“我們致力于通過離心法技術將液態高溫熔渣加工成礦棉,再延伸加工成礦棉裝飾吸音板,以消納所有熱熔渣,每生產1噸礦棉少消耗450千克左右焦炭,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約116276噸。”內蒙古普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監劉俊杰介紹說。
利用礦熱爐余熱為居民提供冬季供暖,尾氣通過焙燒作為石墨電極項目電極使用、利用轉換工藝制成甲醇,生產所剩的廢渣變成巖棉、吸音板等建筑材料……在烏蘭察布,生產一塊鐵合金所產出的余熱余氣廢渣全部“吃干榨盡”。
吉鐵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作為行業最早發展起來的龍頭企業,將余氣運用得爐火純青:回收的電爐煤氣在供給自身鐵合金項目的燒結預還原、原料燒結、鉻礦預還原等使用的同時,一方面作為能源燃料供給吉蒙炭素12萬噸大規格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項目進行電極焙燒,另一方面作為年產17.5萬噸電爐尾氣制甲醇項目的生產原料進行綜合利用。經過企業的不斷探索,“吉鐵”已然成為研制國家及行業標準樣品的重要企業。
目前,烏蘭察布鐵合金企業的余氣100%利用,廢渣綜合處置率達到100%,有2家企業配套建設余氣制甲醇項目,旭峰新創公司還將余氣制甲醇延伸到生產碳酸二甲酯等精深產品。4家企業配套了巖棉和免燒磚生產。
烏蘭察布鐵合金產業著眼“雙碳”“雙控”大局,在節能減排上做“減法”,在循環利用上做“加法”,不斷延鏈補鏈,通過利用上游企業余熱余氣廢渣為原料的生產模式,形成一條完整綠色的產業鏈,資源循環利用水平穩步提升。
同時,烏蘭察布依托豐富的風光新能源資源,正在加速推進綠能化改造,規劃建設零碳園區和低碳園區,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設分布式光伏項目,真正讓企業以“綠”生“金”。
做優做精 帶動物流等產業迅速發展
以前的鐵合金產業是烏蘭察布落后的代名詞,如今大家都說烏蘭察布幸虧有鐵合金。隨著鐵合金產業的壯大,還拉動了物流服務業的發展、帶動了社會就業,促進了地區經濟的發展。
烏蘭察布每年礦石進口量需要2000萬噸左右,過去都在外地采購、結算,而且運輸主要依靠外地的企業。2023年1月,烏蘭察布市與世界500強的廈門建發集團成立礦石貿易合資公司,首次實現了部分鐵合金礦石的進口與結算體現在當地。烏蘭察布還積極培育發展了萬聯億達、億通、多蒙德科技等一批本土運輸企業,提高了鐵合金行業對地方的貢獻率。
“我們的原料是從天津港運輸回來的,一噸成品要用兩噸原料,460萬噸鐵合金成品,原礦就要920萬噸,一輛車能拉3萬噸原料,算下來,每天來往的車就有1300輛。”豐鎮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李華仔細地算了一筆賬,“1300輛車,每輛車上有2個人,一共有2600人,來了這兒就得吃飯,給車加油,這么一算,是不是帶動了我們地區的經濟發展。”
作為烏蘭察布鐵合金產業重要產區,豐鎮市集聚了吉鐵、新太元等多家龍頭企業,不僅為地方稅收作出重大貢獻,而且有效帶動了當地就業。企業有收入、產業有提升、群眾有就業的美好愿景正在照進現實。
內蒙古新太元新材料有限公司中控電操工鄭雄偉之前在包頭市上班,看到家鄉如今的就業環境,他毅然決然地選擇回鄉就業。“不論是就業環境還是福利待遇都比以前好太多了,現在我每個月能掙5500多,有五險一金,還和自己的專業對口,工作很輕松,還守家在地的,真的挺好,現在我們企業大多數都是當地人。”
如今,放眼烏蘭察布,鐵合金產業已然成為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火車頭”,解決就業的“金飯碗”。
“鐵合金企業的發展壯大,解決了1.7萬人的就業問題,而且還帶動了公路運輸、金融服務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薛峰青說。
鐵合金企業的發展讓在烏蘭察布市旭峰新創實業有限公司上班的王建剛感觸頗深:“我以前是在包頭打工,2015年來的這里,那時候還都是人工操作,現在全是自動化,光爐前班的人員就減少了一半。而且通過多年的發展,我也進入了管理層,收入也很可觀,沒想到在自己家門口就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綠色發展的足音更加鏗鏘。
“鐵合金產業不僅僅是從做大到做強,還要做優做精。”薛峰青表示,烏蘭察布市在智能化、綠色化、循環利用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高比例綠電替代、廢氣廢渣高效循環利用、產品結構和工藝技術優化提升將成為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同時,將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實施科技“突圍”工程,成立鐵合金聯合研究院。推動綠色制造與綠色能源深度融合,持續推進鐵合金行業“五化改造”和優化重組,培育百萬噸級以上企業2家。而且要把鐵合金轉型升級的成功經驗引入到電石、石墨碳素等傳統高載能產業,比如實施了負極材料行業“四個升級”行動,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又一次探索。
綠色發展,久久為功。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在烏蘭察布調研時指出,烏蘭察布風光資源很豐富,而且本地消納的優勢也很明顯,要快馬加鞭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自我消納能力上,大力引進和實施符合環保標準的高耗能項目,想方設法增加用電負荷。
按照孫紹騁書記的指示要求,烏蘭察布市鼓足干勁,將在自治區的支持下積極推進綠能替代,新建項目按60%大比例使用新能源,大力推廣直流爐、二氧化碳替代氬氣冶煉、一步法制備特種合金等新技術,全力打造全國領先的綠色鐵合金基地,為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闖出一條新路。
回眸烏蘭察布鐵合金產業發展之路,通過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沿著新型工業化道路穩步前行,傳統鐵合金產業上演了一場“綠色蝶變”,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奮進中的鐵合金產業必將為烏蘭察布乃至內蒙古的綠色低碳發展貢獻智慧、方案和力量,書寫建設美麗中國的精彩鐵合金答卷。
(關鍵字:鐵合金 鐵合金企業 吉鐵鐵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