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9日,援引權威消息稱,針對日前引起國務院領導批示的“三角債”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簡稱:工信部)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摸底。從摸底的情況看,“三角債”問題在不同行業不同程度存在,并有進一步蔓延擴大的風險,其中鋼鐵行業、機械制造、煤炭的企業債務問題較為突出。
上世紀90年代初,企業特別是國營大中型企業間相互拖欠貨款,形成巨額三角債。1991年,全國企業三角債數額累計達3000億元左右,約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4%,與國家一年的財政總收入大致相當。彼時,受三角債束縛,企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銀行呆壞賬日增,財政稅收銳減。反觀當下,經濟減速,“三角債”問題再度浮現。
援引一位接近工信部的知情人士的話稱,在工信部召開的內部摸底情況報告會上,包括鋼鐵、有色、煤炭、電力和機械工業在內的五家行業協會分別就行業企業的整體債務情況進行了匯報。
報道特別提到,從摸底情況來看,機械制造和煤炭企業的應收賬款保持在高位:今年上半年,機械工業企業應收賬款較上年同期增長17.3%,至2.49萬億元;7月末,90家大型煤炭企業應收賬款凈值為194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8.7%。
此外,援引市場人士的話稱,如果當前疲弱的市場環境持續較長時間,貸款難度和貸款利率持續高位,則鋼鐵企業已經緊張的資金鏈將受到考驗,不排除債務拖欠的可能。
相關媒體稱,除工信部外,銀監會、商務部、發改委、住建部、國資委、央行等部門也已接到國務院相關批示,開始密集調研摸底,近期將會形成調研情況及政策建議報告,并上報國務院。
“20世紀90年代初的‘三角債’危機以國有企業為主,此次各種類型企業均有涉及,且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更為嚴重;地方投融資平臺和大型基建項目成為三角債的源頭之一;與上次‘三角債’危機時流動性不足不同,此次主要表現為結構性的流動性問題。”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撰寫的“要高度警惕當前新的企業‘三角債’問題”報告分析。
(關鍵詞:工信部 三角債 鋼鐵 機械 煤炭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