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昨日,兩市已有21家鋼鐵類上市公司公布中報業績。其中,5家虧損,韶鋼松山的虧損額最大,達7.36億元;16家盈利的上市鋼企中,行業龍頭寶鋼股份依然一枝獨秀,實現凈利潤31.54億元,已公布年報的21家上市鋼企的凈利潤總額也為31.54億元。
對此,分析師表示,“寶鋼股份一家的凈利潤竟然能和21家鋼企的總利潤非常接近,鋼鐵業內“快魚”比“慢魚”顯然多游一大截,不過這也折射出行業內兩極分化逐漸嚴重。”
韶鋼松山成鋼鐵業虧損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公布中報業績的5家虧損鋼企中,有3家虧損額達到7億元以上,分別是韶鋼松山、八一鋼鐵和馬鋼股份。繼之前成為行業“預虧王”之后,韶鋼松山也將以虧損7.36億元成為行業半年“虧損王”。
據韶鋼松山的中報業績顯示,韶鋼松山實現營業收入101億元,同比增長12.5%,業績虧損7.36億元,相比較去年同期減少6805.59%。
韶鋼松山對其中報業績虧損的解釋是,2014年上半年房地產形勢令人擔憂,投資需求相對較弱,公司投資增長后勁相對不足,對比往年投資下滑明顯,而且鋼鐵行業產能過剩更加突出,鐵礦石價格在二季度下行明顯。2014年上半年公司庫存較高,處在被動去庫存的環節,導致鐵成本偏高,成本競爭力下降,同時財務費用上升較大,使得公司經營出現較大虧損。
對此,分析師向記者表示,韶鋼松山虧損的“始作俑者”可能還是其管理混亂以及戰略不能與時俱進,韶鋼松山剛經歷了董事長更換,公司高層的管理可能比較混亂,還沒有真正步入正軌。
4月15日,韶鋼松山董事會表示,公司董事長余子權因工作原因,向董事會遞交了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職務的辭呈,將提名公司董事、韶關鋼鐵總經理王三武為公司董事長。
不僅如此,對比半年報中可以看出,作為韶鋼松山的第一大股東寶鋼,其盈利能力與韶鋼松山相比可謂天壤之別。對此張琳表示,“寶鋼產品的品牌影響力,是其他鋼企難以相比的。寶鋼集團作為韶鋼松山的大股東,在資金融資、資源采購、技術支撐、管理上其實一直在幫忙。但也僅僅是保住韶鋼松山使其免于退市而已。”
多元化不足致發展缺后勁
記者發現,在16家盈利的鋼企中,凈利潤達到1億元以上的有10家,剩余6家中還有部分鋼企凈利潤僅為百萬元水平,而且這其中還包括政府補貼對公司盈利的支撐,不難發現鋼企的兩極分化已經逐漸加劇。
對此,分析師的看法是,部分鋼企在多元化產業的發展上沒有跟上腳步,競爭力始終后勁不足,這也使得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差距逐漸加大。
記者了解到,韶鋼松山今年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僅為101.08萬元,而21家公布年中業績的上市鋼企的非經常性損益的總額為9.86億元,其中寶鋼股份為993.8萬元。
“多元化如果發展嚴重不足,在鋼鐵行業處于不景氣的低迷時期,對于一些只靠鋼鐵‘吃飯’的鋼企來說可謂是巨大的打擊。”張琳表示。
“其實目前看來,鋼企效益不好的時候,多元化對企業利潤的貢獻率十分突出,這種貢獻甚至已經相當于鋼企的保命良藥。因為扣除投資、非鋼產業等收益,其實這幾年多數鋼廠的鋼鐵主業實際上是虧損的。但是在韶鋼松山的營業收入中,其他補充業務僅占1.39%,韶鋼松山的鋼鐵產品占公司總產業的93.37%,其他就是焦化產品,占5.24%。這折射出韶鋼松山的多元化發展的不足。”張琳向記者表示。
“部分國有企業競爭意識十分淡漠,當面臨市場環境發生巨大的變化的時候,競爭戰略本應處于不斷的調整和動態的變化之中,但是一些鋼企卻在這樣的關鍵時期沒能及時反應過來。比如韶鋼松山,作為一家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沒能做到與時俱進,這也使得其在2011年和2012年都是巨虧,2013年盈利也是為了躲避帶帽,其實也只是稍稍盈利而已。”分析師表示。
而在談及鋼企應如何正確發展企業的多元化,分析師表示,“發展多元化比較成功的套路是圍繞產業鏈往更深更專業的方向去做。比如寶鋼就是通過上游的礦資源開發,然后進行下游的鋼材深加工及配送,這樣就會貼近終端用戶開發鋼種,開發出一套以寶鋼為依托的工程技術服務”。
(關鍵字:鋼企 鋼企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