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7日遭遇黑色星期五后,商品期貨市場并沒有止住下跌步伐。在3月10日,更是罕見低上演了多數品種紛紛跌停一幕,包括螺紋鋼在內,與鋼鐵有關的鐵礦石、焦煤、焦炭、銅都無一幸免。無論是速度和幅度,都讓人始料未及。市場空頭氛圍濃厚,現貨市場受此影響低迷程度增加。螺紋、熱卷、甚至冷軋、鍍鋅等穩定性較強的品種也都在多個市場內出現下跌行情,部分市場創下新低。其中上海市場北臺三級螺紋已經到了3080元/噸一線,熱卷為3300元/噸,鞍鋼產1.0冷板則到了4150元/噸,有的鋼廠比這還要低。其中螺紋鋼較一個月前下跌6.9%,熱卷下跌5.7%。
這一結果導致鋼廠出廠價與市場價倒掛幅度增大,鋼廠不得不降價調整價格政策,沙鋼在3月11日出臺的價格政策中將螺紋鋼下調40元/噸,高線、盤螺價格下調30元/噸。調整之后的價格仍遠遠高于當前現貨市場主導報價,這仍然讓多數代理商不太滿意。這不僅增加了鋼廠價格在調整市場價格壓力,也在處理和代理商關系時困難性增加。對指望3月份需求回暖能帶動鋼市行情走出低谷的鋼貿商來說,無疑又增加了新的壓力。
據統計,自去年12月中旬以來,螺紋鋼期貨下跌了400多元或10.6%,焦炭期貨下跌430元或26.6%,焦煤期貨下跌300元或25.8%,鐵礦石期貨下跌160元或17.3%,除螺紋鋼期貨外,爐料期貨的跌幅均在15%以上。目前62%進口礦石現貨價格已經到了105.00美元較年初下跌15%,逼近100美元關口。此輪原料價格持續下跌帶動了鋼材成本重心的下移。也是推動近期鋼價連續下跌的主要因素。
顯然,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下挫對這一輪鋼價下跌行情的影響逐漸在加重。以前的行情,多數是在經濟增速放緩、市場需求疲弱、庫存高企的壓力之下,對鋼鐵業信貸危機、產能過剩、供需矛盾增加的真實反應。現在卻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體現在銅、鐵礦石等商品的金融屬性的泡沫伴隨資本杠桿的弱化而大幅被擠壓。春節后人民幣匯率罕見出現連續貶值,以及2月份出口額的大幅下降20.4%,創出1397.9億元貿易逆差,熱錢加速流出。這些都加劇了股市和期貨市場的調整,并引發了對市場憂慮急劇升溫。歸根結底還是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對商品金融屬性泡沫的擠壓。
即便是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下跌緩解了鋼廠成本壓力,但短時間鋼廠仍不能從巨變的行情中受益。一方面是時間周期的差異,鋼廠原料采購周期節奏和價格變化節奏背離。另一方面市場仍處在大幅變動中,尤其是鐵礦石港口庫存升破一億噸后,價格下跌加速,步入下降通道。這對鋼價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很難在低礦價的情況下有所作為。
相反,鋼廠的虧損面可能還會擴大,虧損額度還會增加。現行形勢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原材料市場惡化,粗鋼產量卻上漲,無疑增加了市場負擔。2月下旬全國預估粗鋼日產量208.17萬噸,增量11.53萬噸,旬環比漲5.86%。2月下旬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庫存量本旬末為1625.33萬噸,環比下降5.86%,較年初值增加460萬噸,上漲39.4%。消息出臺后最直接的效果就是3月10日加速螺紋鋼期貨跌停。產量的增長和鋼廠庫存必然反映到市場上,不過目前市場庫存消化緩慢加大了鋼廠出貨壓力。
進入3月份后,需求增長是比較緩慢,并且自春節后迅速增長的庫存壓力下被抹殺了。華北、華東等地下游工地已逐步開工,華南等地企業年后用工緊張的狀況也恢復到了80%以上,但進貨節奏不強,進貨量不大。尤其是在價格面臨下行壓力下,觀望情緒較濃,也是進入3月份鋼價一直不能上漲的重要原因。
與去年相比,今年以來鋼鐵原料下行勢頭高過鋼鐵,尤其是鐵礦石價格,高產量、高庫存、低需求的形勢使其蓄積了較強的下跌動能。一旦進入熊市,將面臨很長時間的調整。而鋼價能否托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原料商品能否企穩回升。
(關鍵字:鋼鐵 鋼廠 鋼價 商品期貨 原材料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