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六年影響我國鋼材價格大幅漲跌震蕩,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國際通脹的周期性演繹。我國金融經濟界研究金融危機多從華爾街次貸危機說起。更多的是看重金融體制風險因素本身的問題和對經濟的沖擊。而忽視了美元流動性嚴重過剩滋生了基金炒作大宗商品,推升通脹,進而增加經濟發展成本,增速放緩和通脹泡沫破滅引發市場周期性風險對經濟的沖擊作用和規律性研究。
經濟和大宗商品市場價格的周期性震蕩是金融、經濟危機一體化在實體市場經濟中的表現形式。這也是近十年來世界經濟運行的新的基本特征。只要國際貨幣結構體系不發生根本性改變,這個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征就不會改變。以大宗商品價格漲跌和通脹泡沫反復不斷震蕩為特點的世界經濟就不會安寧。
2011年中期以后,通脹泡沫再次破滅,我提出大宗商品價格將延續高位震蕩格局,而不是2008年下半年的價格大幅回落下跌走勢。這就決定了2011年中期以后的市場價格演變趨勢和經濟危機的演繹實踐與2008年有重大不同。也不具備歷經2008年價格深跌之后,2009年全球演繹新一輪通脹持續上升的條件。
進入今年以來,世界經濟的疲軟加大了除石油之外的大宗商品價格的震蕩回落,反映了世界經濟形勢的嚴峻性。
從石油價格走勢曲線可以看出世界經濟震蕩的趨勢。高位震蕩中面臨下沉的壓力。但是除了石油之外的大宗商品價格今年以來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落,表明這輪大宗商品價格已經處在接近周期底部的低位震蕩。這就從一個側面看出世界經濟處在深度調整中,但又不具備經濟恢復性反彈的條件。雖然目前疲軟的國際經濟仍在接近低谷的危機中震蕩,風險猶存,但是危機的基本面沒有大的變化。從近期國際市場鋼價在低谷中震蕩走低也可以看出世界經濟形勢的嚴峻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疲軟的經濟形勢已經常態化了,對中國的負面影響也已經常態化了。而世界經濟走出這種低谷狀態只能是較長期的緩慢恢復。它沒有能力抵御大宗原材料價格的高通脹壓力。
在國際經濟仍將疲軟的大趨勢下,8月借口敘利亞戰火引發的石油價格上漲,因美國經濟復蘇和人們對世界經濟恢復性增長的預期增加而引發的大宗商品價格回升的努力都將在疲軟的世界經濟中再次演繹震蕩的浪花。這是我當時在分析文章中提出的市場分析結論,也為后來的實踐所證實。近期美國經濟數據普遍低于預期。國際油價、海運價格大漲之后的大跌和有色金屬價格的繼續回落。這顯示脆弱的世界經濟根本經不起通脹泡沫的沖擊。
這也注定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至少明年上半年仍將延續低谷震蕩的大趨勢。一些人認為美國經濟復蘇了,世界經濟也將要復蘇。這是站不住腳的。
這至少告訴我們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的路仍很漫長和艱巨。一些金磚國家經濟增長僅僅2%。今明兩年根本不具備世界經濟復蘇的條件。即使明年下半年出現復蘇跡象,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通脹將會再次來臨。
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崛起是21世紀的大趨勢。也給發達國家帶來了許多機遇。只是這種拉動力由于目前發展中國家在金融經濟危機中掙扎,都面臨經濟困難,還沒有表現出這種拉動力。發展中國家9-10月的出口普遍回落,也進一步驗證了現實世界經濟的低迷。
國際金融體系的漏洞積重難返。各國央行行長對金融繼續惡化現狀已經表現出無奈。用我的觀點看,不是改革國際金融管理的努力就能解決問題,而是需要依賴國際貨幣結構體系的實力格局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這正是美國維護美元壟斷地位的國家戰略核心利益。8月27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各國央行放棄了調整全球金融的努力。他們認定世界必將陷入泡沫、危機和貨幣崩潰的循環。這個結論是十分重要的。
疲軟的國際經濟形勢導致國際鋼材市場面臨下行壓力。價格震蕩中走低。
這也影響了中國鋼材出口。2013年1-10月累計出口鋼材5197萬噸,同比增長13.52%。但是已經出現連續兩個月的出口回落。9月我國出口鋼材492萬噸,較上月減少122萬噸,10月出口鋼材507萬噸。同比增長4.75%。同期進口鋼材1162萬噸,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說明當前國際鋼材市場出口形勢依然嚴峻。
盡管西方希望中國像2008年那樣,擴大投資拉動,刺激世界經濟。但中國改革、轉型任務的艱巨,使中國政府在經濟增長合理區間的調控和投資拉動不會越過這個度,去刺激所謂的國際需求和價格通脹上漲,吃虧的是中國。
所謂的輸入型通脹本質上是中國企業缺乏國際資源產業鏈安全的戰略調控力。未來世界對資源的爭奪十分激烈。中國是個資源進口大國,需要盡快建立包括海運、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重要戰略資源的國際產業鏈安全和價格的戰略調控力量。這是國家對外開放,產業安全和宏觀經濟調控的重大戰略課題。控制大宗資源的競爭實際上也是同國際資本博弈,抵御金融經濟危機反復演繹的重要主戰場。遺憾的是,這個國家戰略問題至今仍存在嚴重的體制缺陷。中國企業海外礦業投資八成失敗。企業走出去的資源戰略仍處在不作為的弱勢中。
看清國際經濟形勢的演變趨勢就看清了疲軟世界經濟對中國經濟的實際影響力。有助于認清國際鋼鐵市場的供需關系和價格走勢,及其對中國鋼材市場的影響。也有助于國家在改革中推動企業實施走出去的資源戰略,解決企業困難,盡快建立大宗資源性產品國際產業鏈安全供需關系的戰略調控體制,增強抵御國際通脹和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周期性沖擊。
(關鍵字:世界經濟 低谷震蕩 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