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2日)晚間中國遠洋集團發布公告對外宣稱,旗下子公司中遠散貨集團今天同淡水河谷簽訂合作協議,淡水河谷將為中遠提供25年的礦砂運輸,而中散建造10艘大型礦砂船并收購淡水河谷擁有的4艘。而此前,淡水河谷因大船進港的事同包括中遠在內的中國船東關系惡化,并曾拒絕使用中遠船隊。
據中國遠洋官網消息,這一協議淡水河谷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費慕禮與中遠集團副總經理和中遠散貨運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偉龍簽署的。中遠集團董事長馬澤華、總經理李云鵬見證了協議的簽署。
事實上,淡水河谷早在2008就與中遠的高層管理人員就大船合作一事進行了的討論,甚至草擬了與中遠的全面諒解備忘錄,“然而,在會后中遠沒有給予明確答復,這份備忘錄沒被簽署。2011年我們再次向中遠提議合作,但他們的建議看上去比當時市場運費要昂貴。”淡水河谷執行董事、全球鐵礦石業務負責人卡洛斯·馬丁斯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淡水河谷是在其大船計劃一事上同包括中遠在內的中國船東結下梁子的。7年前,淡水河谷提出打造由35艘型號為“Valemax”的貨船組成的船隊,這些超大型貨船載重量約40萬噸,鐵礦石運載能力是好望角型貨船(capesize)的兩倍,后者主要運行于巴西和中國之間的大宗商品航線。
但是這一計劃遭到了來自中國船東的抵制。中國船東協會多次上書交通運輸部、發改委等國家部委,建議否決淡水河谷40萬噸級礦砂船停靠中國港口的計劃。該協會在聲明中稱,“如果這些大礦山對中國的鐵礦運輸形成了壟斷……將有可能使許多航運企業虧損甚至倒閉,同時也會對中國鋼鐵工業和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造成不良影響。”政府部門以中國港口無法靠泊淡水河谷的船隊為由拒絕批準其進港。
為了應對中國船東的這一抵制,淡水河谷也進行了“反擊”。2012年5月份,中遠集團相關人士向外透露,淡水河谷公司已經拒絕使用中遠集團的船隊。中遠集團現任董事長,彼時的總經理馬澤華稱,淡水河谷作出上述決定的依據是,這家巴西公司認為中遠集團正在游說中國政府不接受淡水河谷的巨型貨船進入中國港口。
但是近來,這種對抗格局似乎有緩解趨勢。今年2月份,交通運輸部官網發布《沿海碼頭靠泊能力管理規定》,該文件規定有“接靠的船舶必須減載至該碼頭原靠泊等級所允許的最大船舶載重噸之內”等原則。該文件出臺后,就有分析指出,巴西淡水河谷公司40萬噸散貨船將得以在減載后進港,中國航運企業與該公司的矛盾,有望以技術手段解決。
淡水河谷是全球第二大礦業公司也是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而中國則是其最大的海外市場,據了解,僅鐵礦石一項,每年其50%以上的銷售量都在中國市場完成。2013年,淡水河谷銷往中國的鐵礦石為1.5億噸。與處于澳洲的競爭對手的力拓、必和必拓等礦商相比,運距一直是淡水河谷的短板。大船計劃正是為了降低這一成本。
淡水河谷發布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當季凈收入達到14.28億美元,其中,在黑色金屬領域,淡水河谷當季鐵礦石的產量達到7940萬噸,創造了有史以來同期最佳紀錄。
(關鍵字:中遠 淡水河谷 礦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