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7月17日刊文稱,全球最大礦企的首席執行長正向澳大利亞領導人施壓,要求他們設法與中國開展最大程度的自由貿易,并淡化了安全相關擔憂及澳大利亞是否變得過于依賴中國的問題。
在堪培拉的政客們繼續就自由貿易協定與北京談判之際,必和必拓首席執行長麥安哲(Andrew Mackenzie)說,資源豐富的澳大利亞應該盡最大可能滿足其第一大貿易伙伴的需求。去年,對中國的出口占澳大利亞總出口的比例接近40%,類別主要是大宗商品。
麥安哲周三接受采訪時表示,他認為加強澳大利亞與中國這個未來主要資源市場的聯系是一項積極舉動,這一點無可置疑。麥安哲說,他希望政客們能就有著更長期益處的問題解決手段拿出高招。
澳大利亞期望今年與北京達成一項自由貿易協定。相關談判已進行了約10年之久,關鍵問題包括讓更多的澳大利亞農產品進入中國,以及北京希望獲得更多對澳直接投資機會、更低的制造業關稅和更便捷的簽證辦理手續。
今年早些時候澳大利亞和日本、韓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在進行了長達七年的談判后,澳大利亞與日本達成共識,日本的汽車制造商和澳大利亞的農民將更容易進入對方市場。
麥安哲正牽頭負責私營行業論壇Business20(簡稱B20)的一個貿易任務小組。周三他在悉尼B20會議上發表了講話。B20常向二十國集團(G20)的年度會議貢獻政策建言。
麥安哲說,他也渴望看到泛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議的對話取得更快進展。TPP貿易談判由美國主導,由于在關稅政策、農業貿易方面存在分歧,12個國家之間的獨立磋商一直進展遲緩。
麥安哲還指出,澳大利亞加強與亞洲其他地區的聯系只會為本國未來經濟的健康和活力帶來好處;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能夠向亞洲其他地區提供他們自己匱乏的東西,那就是資源。
必和必拓以及包括力拓在內的澳大利亞礦業公司投入了巨資建造新礦區和基礎設施,以期滿足亞洲工業化國家對于煤炭、鐵礦石等制鋼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中國的大宗商品需求幫助澳大利亞成功抵御了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經濟得以避免出現衰退。
然而,向中國企業開放投資機會在澳大利亞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澳大利亞的一些議員擔心國家安全可能會受到威脅。雖然負責審查外國投資的委員會批準了絕大多數投資,但中國投資者稱,該委員會設置了過高的壁壘。考慮到食品安全可能受到的影響,澳大利亞尤其擔心農業領域的外商投資。
麥肯齊在接受采訪時稱,磋商的很多貿易協定在貿易自由化方面還不夠深入。談判過多專注于關稅問題上,而忽略了服務和知識產權自由貿易方面的其他壁壘。
他說,如果借助過多的保護主義,澳大利亞將會失敗,貿易將得不到發展,他絕對相信如果亞洲市場完全放開,澳大利亞將在資源方面有出色的表現。
澳大利亞的鄰國新西蘭在2008年與中國達成了一項自由貿易協定。新西蘭農業相關出口僅在四年里就增長了近四倍,至86億新西蘭元,外界認為新西蘭農業的極速增長得益于該協定。
麥安哲稱,如果中國認為可以從新西蘭進口乳制品,那么中國就可以在國內減少乳制品方面的支出,將資金用于中國擅長的領域,這對新西蘭和中國來說都有好處,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
根據澳大利亞的外商投資制度,大規模的外商投資須得到外商投資審核委員會的推薦,同時還須獲得澳大利亞國庫部長的批準。
預計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Tony Abbott)所領導的保守黨政府將同意專門允許中資公司在無需監管機構審查的情況下進行至多10億澳元的投資。這一規模要高于目前相關政策的規定,但針對中國國有企業的限制將更多。
麥安哲在談到外商投資壁壘時表示,希望這樣的限制將減少,各國希望越來越重視誰能或者不能在他們的國家投資的問題,這聽起來好像是一個保護本國利益的好主意,但同時也是一種隱性的保護主義,而不僅僅是是否開放市場的問題。
中國對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本國科技公司受到的待遇也感到不滿。華為被以國家安全為由排除在澳大利亞新的國家寬帶網絡建設合同招標范圍之外。
(關鍵字:必和必拓 貿易 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