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國能寧夏電力寧東電廠水面漂浮電站及廠區全景(無人機照片)。透過無人機實時畫面俯瞰,寧夏靈武市馬家灘境內的廣袤荒灘上,370多萬塊光伏板排成行、連成片,沿地勢起伏匯成一片“藍海”,在午后驕陽下泛起“粼粼波光”。
百公里之外的國家能源集團寧夏區域新能源管控中心,國能寧夏電力新能源分公司技術研究專責馬建寶輕點鼠標,各光伏區運行情況一覽無余。隨著紅外攝像頭低空掃描,光伏板的“健康狀況”一目了然。
這里是國能寧東200萬千瓦復合光伏基地,馬建寶正帶領團隊,通過每日的無人機智能巡檢為光伏板做“體檢”。“無人機沿指定路線巡視,實時傳送基地畫面,只需30分鐘就能自動生成一份‘體檢報告’,故障識別精準度高達90%,巡檢效率提升了七八倍。”馬建寶說。
作為中國“十四五”新能源發展的重中之重,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持續推進。地處西北內陸的寧夏具有“地域小、風光足、電網強、送出穩”的優勢,是中國“西電東輸”的重要基地,已將電力送至山東、浙江等10余個省份。其境內的國能寧東200萬千瓦復合光伏基地是中國首批1億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
靈武市煤炭資源富集,多年來留下許多煤炭開采區。據了解,光伏基地占地近6萬畝,利用礦區采煤沉陷區、采空區、待采區的荒山荒坡土地資源,因地制宜建設而成,2023年6月全容量并網運行。為解決“沙戈荒”項目地域廣、地質沉降復雜等帶來的運維、監測和治理難題,基地構建了智能管控一體化平臺,研發智能清掃、巡檢、地質沉降監測預警等先進技術裝備,推動新能源光伏行業智能化、數字化發展。
(關鍵字: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