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光伏行業正處調整期,N型產品的出貨量成為主產業鏈(硅產業鏈,下同)公司的盈利“勝負手”。
4月22日,組件頭部企業晶科能源(688223.SH)發布2023年年報,憑借N型組件出貨量大幅增長,公司時隔三年(2020年至2022年)超越隆基綠能(601012.SH),重回出貨量第一名。
財報顯示,2023年晶科能源N型組件出貨48.41GW,同比增長352%。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86.82億元,同比增長43.55%,營業收入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實現歸母凈利潤74.4億元,同比增長153.2%。公司擬每10股現金分紅2.24元(含稅),加上回購股份的金額,全年分紅金額共計25.35億元,分紅比例為34.06%。
分看晶科能源單季度盈利表現,去年四季度出現了上市以來罕見的同比環比下滑,主要是受產業鏈價格大跌、國內出貨占比高以及年底去庫存工作影響。截至4月23日,公司股價報7.5元,逼近上市以來最低點(7.28元),今年以來累計下跌15.35%,大幅跑輸大盤。
今年以來,光伏主產業鏈的盈利能力于一季度觸底,除了N型電池以外,主產業鏈其他環節均是虧損,全行業產能出清難在短期內完成。
N型產品放量推動業績創新高
光伏行業正在經歷由P型產品為主導向N型產品為主導的過渡期,行業周期波動下競爭加劇,供需不平衡是當前產業鏈的主基調。在這個階段,對于具備N型產能先發優勢的企業來說,競爭優勢相對會被放大。
2023年受益于N型組件放量出貨,晶科能源的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后歸母凈利潤3項指標均創下歷史最高。財報顯示,公司2023年共出貨83.56GW太陽能光伏產品,包含光伏組件出貨78.52GW。其中N型組件出貨48.41GW,占比約62%,同比增長352%,是推動營收凈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
由于P型產品的轉換效率達到理論極值,近兩年N型光伏產品的出貨比重迅速提升,N型的TOPCon逐漸成為主流技術。據PVInfoLink數據,2023年N型高效產品出貨超130GW,總占比約25%。據SMM預測,2024年一季度N型電池產量占比已超過60%。
一位頭部組件廠的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光伏行業周期進入下行以來,供需不平衡是主要矛盾,預計N型產品仍然是組件環節未來1~2年的業績“勝負手”。
規模效應是龍頭企業的優勢,但也難以抵消產業鏈降價潮帶來的負面影響。去年光伏主產業鏈價格先揚后抑,部分產品“斷崖式”降價超出了市場預期,行業競爭加劇導致盈利能力驟降。其中,組件價格跌破1元/W,影響了組件廠的盈利能力,分季度看晶科能源的營收凈利表現,產業鏈跌價的影響正體現到利潤表。
去年第四季度晶科能源實現營業收入335.85億元,同比增長12.31%,環比增長6.71%,同比增速為全年最低;實現歸母凈利潤10.86億元,同比減少13.97%,環比減少56.75%,自2021年三季度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滑;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8.57億元,同比減少24.13%,環比減少65.87%。
面對行業下行期,晶科能源表示2024年將保持謹慎擴產的節奏,優先聚焦山西大基地等優勢產能落地,同時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其中,山西綜改區規劃建設年產56GW垂直一體化大基地項目的一期項目14GW于今年3月起逐步投產。公司在調研紀要中透露,山西大基地的二期規劃預計今年7月底投產,預計年底前滿產。預計至2024年年底,硅片、電池、組件的先進產能規模將分別達到120GW、110GW和130GW,其中N型產能將超過100GW。
(關鍵字: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