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關稅廳22日發布的初步核實數據顯示,韓國4月前20天出口額為358億美元,同比增加11.1%。出口持續回暖受益于半導體出口復蘇強勁,不過4月總體來看,韓國可能時隔10個月后再次出現貿易逆差。
按開工日數計算的日均出口額同比增長11.1%,為23.1億美元。單月出口額從去年10月至今年3月連續6個月保持增勢,4月有望持續回暖。
按品目看,半導體出口增加43%,連續5個月增幅保持兩位數。乘用車出口增長12.8%,石油制品和精密器材出口分別增長14.8%和6.2%。鋼鐵、汽車零部件和船舶則分別減少2.5%、0.9%和16.7%。
同期,進口額為385億美元,同比增加6.1%。由此,貿易收支出現26.47億美元逆差。單月貿易收支有可能時隔10個月后再次出現逆差。
韓國公布貿易數據的時間比大多數國家都要早,而且是全球最大的高科技產品生產國之一,這使得韓國的貿易表現成為反映全球貿易整體趨勢的領先指標。人工智能和其他技術驅動的發展使韓國企業成為全球貿易網絡的關鍵參與者。韓國央行將于25日公布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統計數據,經濟學家預計韓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速將加快至2.5%。
亞洲其他地區也感受到了出口增長的勢頭。匯豐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紐曼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對人工智能相關硬件的需求激增,推動了部分生產商和經濟體的出口。現在,貿易復蘇正在擴大。”
雖然對半導體的需求一直是韓國出口增長動力的主要來源,但從更大的角度看,其將顯示其他公司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表現如何,以及全球經濟的表現如何。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美國貨幣政策前景的不確定性可能會損害韓元,從而對韓國貿易構成壓力。美元兌韓元上周一度觸及1400的關鍵心理水準,因對美聯儲降息的押注減弱,且中東緊張局勢打壓風險偏好。雖然韓元走軟可能有助于提高一些出口商的收益,但這對依賴進口原材料生產產品的企業構成了挑戰。它還可能加劇國內通脹,因為韓國的大部分能源是從國外購買的。
(關鍵字: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