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新發展格局下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今年全國兩會上,碳中和、碳達峰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疫情時代,如何把握全球經濟復蘇步伐及政策調整節奏?經濟發展面臨怎樣的新格局?碳中和、碳達峰將給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5月28日,以“服務碳達峰碳中和,助力有色金屬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十八屆上衍有色論壇成功舉辦。相關行業協會的負責人,國內外知名金融機構、企業高管以及專家學者相聚于上海,就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碳達峰、碳中和對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趨勢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等話題展開研討,共商新形勢下“期現互動、產融結合”高質量發展新舉措,共謀有色金屬行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對于全球宏觀經濟,市場存在一個基本共識,即在疫情受控的情況下,正在分化復蘇。數據顯示,全球20個主要經濟體制造業PMI連續8個月保持擴張態勢;國際經濟組織上調預測(IMF和OECD分別降全球經濟增長上調至5.5%和5.6%)。50個主要經濟體出口貿易從最低點回升至危機前一年的均值水平僅耗時5個月,主要經濟體的就業和產能利用狀況尚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疫苗接種提速,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支持力度仍較大。
至于去年二季度后就開始逐步恢復的中國經濟,雖然當前恢復勢頭依然強勁,但供給已在偏熱區間運行。之所以會有如此看法,主要是因為當前國內部分生產領域的產能利用率處于高位,且有很多企業面臨招工難問題。近期,中下游企業的生產已接近調整的臨界點,企業生產積極性受到影響,開始出現弱化跡象。
考慮到當前國內經濟分化越發明顯,中國經濟二季度或達到階段性高點,企業利潤受到一定擠壓。
未來國內汽車產業仍會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今年1~4月,面對復雜多變的境內外形勢,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民生繼續改善,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供給質量、市場主體獲利持續改善加強,總體經濟形勢繼續保持穩定恢復。在這樣的背景下,汽車市場繼續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總體表現依然好于行業,月度產銷保持在20萬輛以上,產銷繼續刷新當月歷史記錄。1~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5萬輛和73.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倍和2.5倍。
從4月份市場情況來看,由于2020年4月汽車產銷逐步恢復,低基數帶來的高增長影響明顯減弱,因此當月產銷同比增速均比上月明顯回落,但累計數據中,與2019年同期相比,產銷形勢依然呈現向好發展態勢。從細分車型來看,乘、商兩類車型產銷形勢基本與行業保持一致;乘用車中,SUV單月產銷大于轎車,中國品牌乘用車本月市場份額提升明顯;商用車中,貨車銷量已接近零增。新能源汽車產銷總體表現依然好于行業,月度產銷保持在20萬輛以上,產銷繼續刷新當月歷史記錄。
從進出口和庫存情況看,4月,汽車企業出口15.1萬輛,環比增長13.7%,同比增長1.1倍。本月出口創歷史新高。1~4月,汽車企業出口51.6萬輛,同比增長88.1%。分車型看,乘用車出口39.6萬輛,同比增長89.3%;商用車出口12萬輛,同比增長84.3%。4月末,汽車企業庫存為87.5萬輛,比月初下降0.7%。其中,乘用車庫存為50.9萬輛,比月初上升2.1%;商用車庫存為36.7萬輛,比月初下降4.4%。從終端來看,4月份是傳統的市場淡季,市場需求不足,銷量下滑。
當前行業面臨著芯片供應緊張、價格上漲明顯,原材料價格漲價推升成本,受海外疫情持續的影響,“走出去”成本劇增,新能源積分交易機制仍需完善等問題。進入2021年,美國德州冬季風暴導致該州大量芯片廠商停產,全球汽車芯片供應形勢更加嚴峻,尤其是日本瑞薩著火對車用芯片影響大,加之國外疫情和海關等制約因素,國內一級供應商“跳票”、延期現象時有發生,供應鏈不可控因素增多。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銅、鎳、鋁是新能源汽車不可或缺的關鍵金屬。一方面要不斷優化相關合約規則、提升企業參與便利度,做好市場培育工作;另一方面持續聚焦低碳經濟,特別是新能源車行業快速發展,帶來的上下游制造業的保值需求,平穩、有序地推出更多相關金屬期貨品種,服務國家戰略。
(關鍵字: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