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地利機械制造商恩格爾集團的上海基地,有一群不滿20歲的勤奮年輕人。
這些年輕學徒們佩戴安全鏡,身穿明橙色制服,在培訓師的指導下仔細研究銑床的內外結構。
學徒項目是塑料行業創新舉措之一,旨在將歐式學徒訓練引入中國。今年是上海奧地利學徒制項目的第四年,第一屆學徒已經畢業。
該學徒模式由恩格爾和另外兩家歐洲公司(奧地利塑料包裝公司Alpla-Werke AlwinLehner GmbH和德國連接器模塊公司Odu GmbH & Co. KG)以及上海市信息技術學院、上海市教育局和多家奧地利商業和政府機構合作展開。
該項目以傳統的奧地利學徒制體系為基礎,與中國大多數學徒計劃完全不同。
Alpla學徒項目負責人Juan Ignacio Nitzl表示:"在中國,大多數學生在職業學校的上課時間約為80%,在職培訓占20%。"相比之下,AAS的學徒80%的時間用在工作上來學習新技能,僅有20%的時間在上海市信息技術學院上課。
該項目中的學徒必須學習英語,雖然這并非本地標準職業培訓計劃的一部分,但對學徒來說卻是一項寶貴的技能。
這些公司聯合在一起,在中國創設了一套新的課程,并制作了培訓模塊。
這些公司表示,由于這種學徒模式在中國較為罕見,因此采取合作模式,與上海教育局和上海市信息技術學院合作,更具影響力,這些機構的支持至關重要。
Nitzl表示,"這并不容易,需要政府的支持。"
這些公司表示,這四年昂貴培訓的投資理念,與投資昂貴的生產設備同理。
恩格爾總經理Peter Garimort表示,"我們來中國,并非為了尋求廉價勞動力,而是因為這里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我們可以進一步發展、提高并增加我們的市場份額,但這離不開人力資源和技術工人。"
這些公司將學徒模式視為維持其歐洲質量水平的一種方式。
兩位高管表示,他們自己也畢業于奧地利類似的學徒計劃,而人力資源是中國制造業常見的問題:Nitzl還說,"技術精湛的工程師屈指可數,"
目前,這三家公司正在培訓數控、塑料、機電一體化方面的60多名學徒,每家公司均設有自己的培訓班。
恩格爾學徒項目負責人Li Taoxian以前曾是機器操作員,他說,學徒的工作質量要求非常高。
他表示:"學徒的工作速度雖然比不上專職工作人員,但他們非常注重細節。"他還補充道,僅有不到5%的零件未能達到工廠標準。
Nitzl表示,"學徒需要從中學到質量的重要性。如果產品的一部分不合格,就報廢了5000元[744美元]。我們希望學生有成就感,也要有壓力,促使他們努力認真工作。"
公司希望從一開始就營造良好的氛圍,將學徒培養成公司的長期員工。
Garimort說:"我相信這能實現,怎么說呢,就像點燃火把。喜歡上你的工作。如果員工開始尋找另一份工作,那時就已經太遲了,他一定可以找到另一份工作。"
他說:"我們希望員工能夠獲得某種歸屬感。"
這些公司表示,他們正在慢慢地建立這些項目。恩格爾和Alpla每年都會招收10到12名新學徒。
Garimort表示,"目前,質量遠比數量重要,關于對畢業生的期望以及我們想要保持的水平,我們決不妥協。"
"但是,每年我們招收的人數仍然在繼續增長,而且我們需要這種增長,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相應地增加培訓人員、設施等等。"他說。
他們對此與其他公司合作進行了討論,但仍需從長計議,因為該項目要求公司之間密切合作,并分享許多運作細節。
Nitzl說:"我們討論方方面面的問題,人力資源也不例外。這也就是說,各公司之間沒有秘密。"
他補充道:"我們對這個項目的要求相當高。對我們來說,質量是根本,不僅僅指我們所得到的,也包括項目本身。況且,并非所有公司都愿意在中國開展這樣的項目。"
Garimort說,這是一項長期投資。"我們進行了巨額投資,我不知道多久,可能五十年之后,我們還在繼續。等到那時,我已該退休,但這個項目則會代代相傳。"
(關鍵字: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