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中冶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國文清在京會見福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尤猛軍一行,雙方就進一步加強市政基礎設施、軌道交通、地下管廊、特色小鎮、高端地產開發建設及在榕設立總部基地、有色金屬交易中心等合作事項進行深入交流,達成一致意見。
國文清對尤猛軍一行的到訪表示歡迎,并介紹了五礦和中冶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整合后的基本情況。他指出,重組后的新中國五礦資產總規模達到1.6萬億元人民幣,擁有24萬在職職工,打通了從礦山的獲取到勘查、設計、施工、采礦、選礦、冶煉、物流、貿易全產業鏈,已被國務院批準成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金屬礦業集團,成為國家金屬礦產資源安全的保障者。兩家企業資產體量大、互補性強,在主業突出的戰略布局下,通過千億內部市場協同等方式增強抗風險能力,力爭在2020年實現“三步走、兩翻番”的目標,使企業持續穩健發展。當下,中冶集團積極踐行冶金建設國家隊、基本建設主力軍、新興產業領跑者,長期堅持走高技術建設之路的戰略定位。在冶金建設領域,中冶集團承攬了國內90%以上、世界60%以上的鋼鐵項目,是名副其實的冶金建設的國家隊;在基本建設領域,我們將鋼鐵冶金領域的技術轉移到民用基礎設施建設上來,高速公路、機場、房地產、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迅速發展;在新興產業領域,中冶集團憑借雄厚的技術實力,把在冶金等工業領域對“水電氣”的技術優勢延用到新興產業,美麗鄉村與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地下管廊等新興產業全面開花落地,尤其是地下管廊,中冶集團是央企中管廊領域綜合業績最好、單項里程最長、市場量最大、技術含量最高并且參與制定國家標準的領軍企業,早在2009年中冶集團在珠海橫琴打造了33公里地下綜合管廊工程,是國內首個成系統的區域性綜合管廊系統,為國內綜合管廊的建設提供了標桿。2017年5月20日,中冶集團在河北衡水成功舉辦2017中國城市鋼制綜合管廊新技術應用推廣會,發布了國內首創、中冶集團研發的裝配式波紋鋼制管廊新技術,該技術是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的一場革命,既解決了普通鋼材產能過剩問題,又提高了鋼結構產品在建筑中的應用,更提升了城市建設水平。此外,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等新興產業也是中冶的強項,污水日處理量將近500萬噸,國內垃圾焚燒發電項目60%由中冶設計。
國文清表示,中國五礦和中冶集團與福州市委市政府歷史上曾有多次合作,早在2015年雙方就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市場布局早,業務開展廣泛,還需要加大推進力度。下一步,雙方一要補齊短板,繼續深入合作。采取靈活的商業合作模式,繼續加強包括高速公路、軌道交通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特色小鎮、高端地產等領域項目的合作;二要扎根福州發展,實現互利共贏。福州地理位置優越,礦產資源、海洋資源豐富,希望扎根福州發展,打造新中國五礦集團總部基地及南方有色金屬交易中心,合作成立綜合管廊公司,將金融、貿易、有色金屬交易等板塊業務融入福州大發展,實現互利共贏;三要積極對接,辦好每一件事情。我們要秉持“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樸實厚重的中冶精神,選擇具體對接聯絡人,理清思路,以積極的態度推進項目落地實施,辦好每一件事情,干好每一項工程,為福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大貢獻。
尤猛軍代表福州市委書記王寧對五礦和中冶長期給予福州的支持表示感謝。尤猛軍指出,2015年中冶集團和福州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內涵廣、內容豐富,觀念超前。前期雖然由于拆遷等問題制約了具體項目的推進,但福州市委市政府有信心進一步深化政企合作,夯實合作基礎。當下,福州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戰略支點城市,正在加快推進城市“東進南下、沿江向海”發展,在濱海新區和基礎設施等建設中蘊含著眾多機遇和巨大潛力,希望五礦和中冶能夠助力福州大發展大建設。他表示,福州市政府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號召,具體從三個層面實現雙方共贏發展:一是加快推進現有項目。福州市政府將以最快速度突破征地瓶頸,推進奧特萊斯、閩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項目進度,鏟除發展障礙;二是落實國文清董事長的發展思路。福州市將拿出核心最優地段支持五礦和中冶在榕發展,給予最優惠政策,將總部大廈、有色金屬交易中心、研究院所等項目分批對接、落實到位;三是希望五礦和中冶積極參與福州的建設發展。希望雙方在軌道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綜合地下管廊、地產開發、特色小鎮、大型綜合體等領域加強對接,將2015年的合作協議落到實處,發揮作用。尤猛軍強調,今天的會見是五礦、中冶與福州合作發展的新起點,為雙方合作掀開了嶄新的一頁,期待合作項目盡快落地,取得成效。
(關鍵字:五礦 礦產資源 有色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