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報道:中長線仍有較大的上漲空間
滬鎳1701合約自8月11日以來持續下跌,截至8月25日收盤,累計跌幅為6.82%,創七周以來新低。筆者認為,本輪鎳大幅下跌的原因在于供應出現增長預期:一是國內鎳庫存節節攀升,并且刷新年內最高紀錄;二是8月15日,菲律賓表示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恢復對中國的高等級礦石出口。但是,從中長期角度來看,鎳正在走向短缺的時代。預計未來幾年全球鎳供應將出現持續短缺,同時,國內不銹鋼產量增加刺激鎳消費。因此,筆者預計鎳短期的下跌空間或有限,后期仍有可能創出階段新高。
鎳正在走向短缺的時代
最近,鎳價下跌源于國內供應預期增長。上海期貨交易所數據顯示,鎳庫存為10.95萬噸,刷新了年內最高紀錄。倫敦金屬交易所鎳庫存為37.24萬噸,較8月中旬的36.90萬噸略有回升,不過仍處于年內低點附近。
8月15日,菲律賓第二大鎳生產商——全球鎳鐵控股公司表示,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恢復對中國的高等級礦石出口,屆時價格料進一步改善。這條消息意味著前一陣子市場炒作菲律賓環保風波宣告結束,也就是說,前期的利好變成利空了。眾所周知,菲律賓是中國最大的鎳礦石供應國,而且其他替代供給很少。據中國海關數據,7月進口鎳礦328.5萬噸,其中96.29%來自菲律賓。筆者分析,從短期因素來看,鎳下跌確實是供應壓力造成的,但是,從中長期角度來看,鎳正在走向短缺的時代。
從全球角度來看,2015年以來,全球約65%的鎳生產商成本價高于10000美元,多數企業虧損。受此影響,全球高成本礦山、冶煉廠產能陸續關閉。預計未來幾年全球鎳供應將出現持續短缺。世界金屬統計局(WBMS)最新公布數據顯示,1—6月全球精煉鎳產量總計為87.4萬噸,需求量為95.5萬噸,供應缺口為8.1萬噸。國際鎳業研究組織(INSG)公布數據顯示,全球市場6月鎳供應短缺擴大至11800噸,使得今年以來的短缺總量達到36800噸。
中國方面,中國政府持續加大環保核查力度,淘汰過剩產能,鎳生鐵行業受到較大沖擊,山東、內蒙古、江蘇等地開工率持續降低,目前僅維持30%。1—7月全國鎳鐵累計產量為528萬噸,同比減少19.78萬噸。1—7月,中國鎳礦進口量同比下滑26%,至14500萬噸。1—7月中國精煉鎳進口量增長72%,至256735噸,同時,中國鎳鐵進口量增長47%,至557208噸。鎳進口數據里鎳礦進口量是唯一下滑的品種,鎳礦是中國自產鎳生鐵的原材料。
另外,自從2014年印尼禁礦后,我國紅土鎳礦的進口主要依賴菲律賓。而菲律賓鎳供應通常會在每年7月至次年1月下滑,由于新總統對于礦業整頓的態度較為堅決,菲律賓仍有可能暫停或關閉更多鎳礦。
從消費結構來看,鎳市的主要消費集中在不銹鋼行業,而不銹鋼消費主要靠房地產和基建投資拉動,而今年國內房地產和基建項目投資表現尚可。1—7月,全國房屋竣工面積4590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1.3%,增速較1—6月提高1.3個百分點;同期,商品銷售面積7576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6.4%,增速回落1.5個百分點。
今年上半年中國不銹鋼粗鋼產量為1172.9萬噸,同比增加87.2萬噸,增長8.03%。預計2016年下半年仍有將近135萬噸的新增不銹鋼冷軋項目投產,對于鎳需求拉動仍會起到積極作用。由于不銹鋼產量增加刺激鎳消費,鎳價因此受到支撐。
鎳短期或將探底回升
結合技術走勢來看,目前滬鎳期價已經連續兩個交易日收在60日均線下方,這意味著自6月13日以來的上漲通道剛剛被打破,但是否就此轉為新一輪的下跌趨勢仍需進一步的觀察。一方面,倫鎳基金持倉目前為凈多61280手,較7月下旬的最高62346手有所回落,但仍處于年內高點附近,表明市場仍處于看漲情緒之中。另一方面,就市場本身而言,滬鎳1701合約60日均線已由此前的支撐位轉變為短期的壓力位,多空能否轉換就在于60日均線的爭奪。總體而言,筆者認為,盡管鎳短期處于下跌態勢,但中長線仍有較大的上漲空間。
(關鍵字: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