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搞了一輩子煤”的黃騰,在2013年初卻頻頻出現在各種以天然氣或頁巖氣為主題的會議上。
在煤炭里浸淫40余年后,黃騰對國際煤炭貿易規則已極為熟悉。黃曾在中國中煤能源集團任職煤炭出口第一業務部總經理,直接負責或參與煤炭出口的相關談判。從中煤出來后,他成為一家煤炭貿易公司的負責人,常年輾轉于澳大利亞、日本、俄羅斯、印尼等與中國煤炭貿易較為頻繁的國家。最近一年多,黃騰卻頻繁出現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行程安排的重點之一則是考察美國頁巖氣發展的新變化。
熟識之人不免納悶,黃騰要轉行嗎?
其實不足為怪。近年從美國掀起的頁巖氣革命在迅速改變其國內能源結構的同時,對全球煤炭價格的間接影響亦在2012年初露端倪。雖然一些跡象已逐漸明顯,但黃騰認為“才剛剛開始”。他判斷,美國頁巖氣的發展將進一步擠占其國內煤炭消耗的空間,“美國會逐年增加煤炭的出口量,并對全球煤價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打壓煤價
黃騰將美國頁巖氣的發展稱為“一場靜悄悄的革命”,“一個來自紐約的基金經理人對我說,2年前,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頁巖氣會發展得如此之快,更想不到的是它對煤炭的替代速度”。
美國的頁巖氣產量從2006年的311億立方米,迅速提升到2011年的1800億立方米,平均年增長率達到45%。由于頁巖氣的爆發性增長,占天然氣的比重翻了10余倍,2012已占到美國天然氣市場總量的四分之一。規模化生產導致天然氣價格從2006年的14美元/MMBtu下跌至2012年不足2美元/MMBtu。
伴隨頁巖氣的開采,美國煤炭的價格優勢逐漸喪失。黃騰向《英才》記者介紹,2010年之前,單位天然氣的價格通常是煤價的2倍以上。但隨著頁巖氣產量大幅增長,二者的比價在2010年開始降至2以內并繼續下滑,而到2012年,二者的比價已經低于1。加上其他各種因素的交織,美國煤炭企業開始集體遭受越來越多的壓力和沖擊。美國能源當局分析,頁巖氣正在取代煤炭成為僅次于石油的美國第二大能源資源。
美國煤炭消費中,電力部門占比為93%左右,焦化占比2.01%,其他工業占4.63%。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2011年燃煤電廠裝機占電力裝機的比重為42%,較上年下降3個百分點,而天然氣發電裝機的占比上升至25%,連續3年上升。在2011-2015年美國新規劃的電廠中,以煤炭為燃料的占比分別為19.03%、18.31%、2.42%、6.28%和0.49%,而天然氣為燃料的電廠在2011-2015年的規劃中平均占比為54%。美國的燃煤發電比重已經從2011年同期的46%跌至2012年的37%。而目前,美國仍在陸續關閉大量的、服役多年的15萬千瓦的燃煤機組。
在頁巖氣的擠壓下,煤炭需求大幅下降,煤價大幅下跌,加上未來需求預期堪憂,加大出口成為美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煤炭生產國的強烈訴求。資料顯示,其過去兩年煤炭凈出口增長率超過25%。在11億噸左右的總產能中,2011年凈出口量為9400萬噸,占世界貿易量的12.5%。黃騰估計,2012年美國出口在1.25億噸左右。
分析師劉冬娜告訴《英才》記者,美國出口傳統市場是歐洲地區,2011年占比為50.29%,亞洲地區占比為25.67%。但由于歐洲市場不濟,美國煤炭企業開始轉向亞洲市場,而中國的用戶成為其重點“公關”對象。“中國過去進口的主要是來自俄羅斯、印尼、澳大利亞的煤,但最近一年,由于受頁巖氣革命的沖擊,美煤憑借價格優勢向中國加大出口的勢頭已經很明顯”。
對比中國國內煤價,美國的煤價具有較大優勢。黃騰介紹,美國煤炭的坑口價格在7-10美元/噸,加上20多美元/噸的運輸費,“FOB價格約在40美元,且有賺頭”。縱使依最貴的運費50美元/噸,到中國可以控制在至多100美元/噸以內,“這與國內現價相比,每噸仍至少便宜幾十元人民幣,更關鍵的是,美國煤炭多是露天煤礦,不同煤質的開采成本相同,所以卡數并不與價格相掛鉤,使其在成本方面更加具競爭力”。
而美國煤炭的低價出口,正值煤炭市場上需求已顯不足,價格卻仍未調整的敏感時刻,牽一發而動全身,為保住市場份額,俄羅斯、南非、澳洲、印尼等地的煤炭供應商也只得跟著大幅降價。就這樣,美國的頁巖氣革命以”蝴蝶效應”成了中國國內煤價調整的外圍觸發因素。
來自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中心的報告認為,2012年美國繼續增加全球海運煤炭供應,成為助推國際煤炭價格大幅度下滑的重要因素。業內人士估計,2012年美國輸入中國煤炭增長在150%左右。
沖擊波
沖擊很可能逐漸加大,劉冬娜告訴《英才》記者,盡管相對于中國每年近40億噸的煤炭消費和2億噸的煤炭進口而言,目前從美國進口的占比不算大,“但正因為基數小,未來進口的空間非常大”。
黃騰向《英才》記者分析,澳大利亞、印尼的煤炭產量不過兩三億噸,這些國家對中國和世界煤炭市場的影響終究有限,“而美國就不一樣了,它的煤炭產能減少一半,耗煤產業再淘汰一半,還有好幾億噸煤可以出口。未來美國這么大的煤炭生產能力和潛力怎么消解?肯定是要加大對中國、印度這樣的新興經濟體的出口量”。
黃騰認為,美國西部港口通道一旦建成,更多廉價煤炭資源會流向亞洲,而印尼和澳大利亞的煤炭增產仍在繼續,2013年中國仍可維持2.5億噸以上的進口規模。
作為煤炭產業的“隱形殺手”,美國頁巖氣的風吹草動,已經讓全球煤炭市場“同此涼熱”。數據顯示,美國頁巖氣儲量有24萬億多立方米,中國則有36萬億多。目前,中國頁巖氣仍處開始起步。
黃騰估計,5—8年,中國就可以實現非常規天然氣的大規模開發,也就是可以實現非常規天然氣對煤炭的大規模替代。“這意味著,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重要性將會變小”。
不過,目前絕大部分煤企似乎對此并不敏感。在已經完成的兩輪頁巖氣招投標活動中,只有神華、中煤和廣匯股份等少數煤企參與,倒是五大電力集團和一些地方電企顯得積極主動得多。
管清友分析,我國發電企業近七成是火電,如通過頁巖氣開辟豐富的新資源,對電企來說具有重要意義。“頁巖氣大量開發和應用,有助于抑制煤炭價格上漲;電力企業在原料上有更大選擇權,其對煤炭企業就多了一個談判砝碼”。
(關鍵字:煤炭 出口量 暴利時代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