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由于肥料行業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下滑、經濟增長低迷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響,整個肥料行業都處于寒冬之中,華魯恒升也不例外。但是,盡管公司連續兩年營業收入下降,卻始終保持著10億多元的利潤和4億元以上的稅金。2016年,公司在消化5.86億元市場減利因素的情況下,完成營業收入77.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0.61億元。今年上半年完成營業收入47.48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03%、11.29%。
10月11日,肥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研組來到了華魯恒升,探尋這家企業在寒冬中保持高利潤的秘訣。
在調研中,記者了解到,華魯恒升有一個管理理念:制造業價值創造的每一個鏈條必須力求做到行業最優,企業不能存在專業管理的短板。為此,華魯恒升經常派人到業內優秀企業取經,對照行業先進水平建立詳細的對標標桿,認真查找短板、瓶頸問題,瞄準行業前三名制定趕超目標、計劃和措施,集聚各種資源對標進步,不斷增強競爭優勢。
華魯恒升規劃投資部經理任格勇介紹:“對于傳統制造業,生產是經營的根本,在線生產管理是提高運營效益的重心。這幾年公司持續開展‘固本強基、提質增效’活動,確立系統化生產管理理念,構建大系統、寬領域大化工生產管控模式,重點抓好大氮肥、碳一兩大平臺的安全穩定運行,對重點裝置和設備實施‘特保’,消減不穩定因素,提高公用系統保障能力,實現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其中大氮肥氣化平臺裝置連續運行超過1000天。公司還從原材料的采購、生產材料消耗等環節實行精細化成本控制管理,優化渠道,點對點采購,大力推進成本費用‘雙控雙降’。”
正是由于華魯恒升舉全公司之力,夯實基礎,苦煉內功,生產中對每一個環節近乎苛刻的要求,使得華魯恒升在生產成本上獲得了巨大的優勢。2016年,通過優化工藝和設備運行條件、實施技術改造和精益化生產管理,全年降本增效4億元。華魯恒升尿素、DMF、醋酸等主要產品成本均比行業平均水平低10%以上。以尿素為例,2016年市場價格降到1200元/噸以下,在許多企業大幅虧損、被迫停產的情況下,華魯恒升依然能保持可觀的利潤。
除了精益化的超強運營能力,華魯恒升在生產中創造的循環經濟柔性多聯產也給調研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華魯恒升副總經理張勝革介紹,依托潔凈煤氣化平臺,華魯恒升開發出同時生產合成氨、甲醇及CO的復合工藝,實現了尿素、醋酸和聚氨酯配套產品的自主調節,形成了“一頭多線”循環經濟柔性多聯產。公司可根據市場變化進行產品間、系統間、園區間的聯產聯動,原料綜合利用率高,協同效應強,綜合效益顯著。這幾年,公司還吸收和采用先進節能技術和工藝,不斷完善原材料利用、“三廢”利用和熱能利用“三大網絡”,對廢料“吃干榨凈”,每年都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節能目標,“十二五”期間,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了20%,完成節能量57.2萬噸標煤,連續四年成為全國化工行業能效標桿企業。
與此同時,在營銷方面,華魯恒升實施了競合共贏化營銷,以及產銷聯動等方式。華魯恒升化肥銷售經理祁少卿介紹:“華魯恒升的銷售不是某個業務員的單兵作戰,而是依托公司整體實力和品牌保證的企業營銷。就是以高質量產品、低成本運作、優良服務體系為依托,在長期穩定的合作中提升客戶價值,實現互利共贏、共建共享,增強客戶的依存度。
(關鍵字:華魯恒升 肥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