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在過去一年表現不佳,2018年反映全球商品價格波動趨勢的CRB指數下跌了12.14%,同期文華商品指數累計跌幅6.55%。多家投行機構認為,2019年大宗商品或處于拐點時刻,商品具備配置價值。
商品市場現拐點預期
2018年,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中,大宗商品價格錄得下跌,跌幅超10%,黃金、原油兩大商品市場龍頭均下挫,COMEX黃金期貨及美國原油期貨年度跌幅分別為1.56%、23.78%。
包括摩根士丹利、花旗、瑞銀、德銀等投行預計,2019年將是一個處于拐點、全球經濟增速下滑的年份,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將分化。法興銀行指出,本輪經濟周期,預計在2020年中期出現經濟衰退。而黃金在周期尾聲的通脹壓力下,往往表現甚好——比其他商品還要好。多家機構普遍看好黃金年度表現,而對原油走勢則存在較大分歧。
目前多數投資者對國內外大宗商品市場的追蹤,主要是觀察反映全球商品價格波動趨勢的CRB指數與反映國內大宗商品價格總體走勢的文華商品指數。二者走勢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在某些階段行情存在很大差別。其背后原因有二,一是二者所含商品種類及比重存在明顯區別,例如CRB的權重品種中包括咖啡等國際品種;二是即使是同一個大宗商品,其價格也常常因國家或地區的供應和消費差別而存在差異,例如美棉與鄭棉、原糖與鄭糖等。因此,兩指數行情走勢常常存在時間先后、漲幅大小等差異,但在中長期來看又往往相互印證。
東吳期貨有色研究員張華偉分析,工業品原材料方面,一般來說被動去庫存(復蘇)期間,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主動去庫存(衰退)期間,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主動補庫存(繁榮)期間,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被動補庫存(滯漲)期間,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但是我國經常進行逆周期操作,和全球經濟周期往往不相匹配,而大宗商品目前國內外價格相關性越來越強,導致大宗商品價格變化與我國經濟周期有時不完全匹配。”
“銅博士”若走強 或為拐點信號
從中期來看,大宗商品市場似乎已經出現了轉機。隨著去年年末美聯儲態度轉“鴿”,市場對2019年美元走勢看空氛圍較濃。此外,原油表現企穩以及分析師廣泛看好黃金都為大宗商品價格帶來利好支撐。“只要中國需求能夠穩住,周期性商品價格就能得到有效支撐。”瑞信認為。
最近一個多月,國內大宗商品一改2018年末的低迷表現。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調查、發布的2019年1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為101.2%,較上月回升2.3個百分點,結束了之前連續兩個月下跌走勢。
該調查顯示,各分項指數中,供應指數、銷售指數和庫存指數均止跌回升。數據顯示,1月國內大宗商品市場供需聯動上升,特別是備貨需求增加明顯,市場顯露回暖跡象。但業內人士認為,上述表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春節前的備貨行情,回暖行情能否延續仍需要觀察,短期來看,2月份在春節假期因素影響下,需求較弱,市場下行概率大。
從庫存周期來看,庫存周期中,一般補庫存時段在28個月左右,去庫存時段在12個月左右。從2016年7月開始,中國經濟進入了補庫存階段,伴隨著工業品原材料價格整體上行。截至2018年9月的28個月,文華工業品價格指數從105.6上漲到169.3,漲幅為60.3%。此外,分析人士指出,從我國官方制造業PMI及分項指數可以看出,庫存周期從2018年10月或已進入拐點,即平均時長12個月的去庫存周期,預計持續到2018年9月。從期貨市場表現看,工業品價格自2018年10月中旬以來快速下跌,文華工業品指數從2018年10月10日的高點175點跌至近期的156點,跌幅達到10.9%,目前處于弱反彈階段。
如何判斷商品市場進入拐點?
敦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徐小慶曾表示,商品內部存在這樣一個特點,黑色系代表偏投資需求,有色板塊代表偏消費需求。在即將進入拐點的時候是有色表現領先于黑色,或者說消費需求會領先于投資需求。
從2018年表現來看,文華財經統計數據顯示,全年有色板塊整體下跌了11.51%,黑色系整體跌幅為8.06%;其中螺紋鋼(3658, 23.00, 0.63%)期貨全年下跌10.55%,滬銅(48640, 290.00, 0.60%)期貨同期跌幅為13.3%。整體上,有色板塊品種表現仍弱于黑色。
“2019年值得超配商品,對象是基本金屬。”法興銀行認為。該行在展望中提到,商品是美元下跌和通脹上行風險的良好對沖,而中國再通脹預期的升溫,令基礎金屬具備配置價值。此外,部分分析人士認為,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中國將擴大基建來穩定經濟,銅需求也有望因此得到支撐。
“買買買”須謹慎
部分投資人士認為,若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如期開啟拐點行情,則國際化特征明顯的龍頭品種如原油、黃金、銅等可能進入正反饋面臨的支撐可能強化。但仍需要警惕美元上漲和美國經濟增長超預期可能帶來的風險。從國內來看,擴大基建政策提振下,國內工業品期貨年內或整體表現偏強。
若看漲大宗商品,可采取何種投資方式進行操作?
首先是直接買入商品實物資產,即通常所說的“囤貨”。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種方式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操作難度較大,一方面由于“囤貨”會產生儲存、運輸等成本費用,一些商品甚至存在保質期的問題,這種方式更適合資金實力強、具有現貨貿易基礎的一類投資者;另一方面,實物資產囤積后通過貿易渠道變現也經常面臨各種操作困難。其次是買入周期類股票,這類操作雖然彈性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周期類股票與商品的價格并不完全相關。再次是購買商品期貨多頭頭寸或采取多頭策略的套利,這需要投資者具有專業的交易素養和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期貨市場具有杠桿機制)。還有就是購買商品ETF指數,相對來說,這種方式更加適合大眾投資,商品ETF是一種以實物商品為基礎資產的基金,基金份額代表著一定數量的實物商品,ETF的交易換手不會帶來實物商品的交割,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參與門檻較低。
作為大類資產的重要部分,大宗商品配置價值不僅僅體現在“拐點時刻”。業內人士指出,大宗商品資產配置可以豐富投資組合的多元性,資產分配相關度越低、甚至負相關,資產組合風險越低,相關研究顯示,大宗商品是除短期貨幣之外與其它資產平均相關性最低的資產,這一特點能夠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此外,將大宗商品納入資產組合,還有助于實現對抗通脹、擴大投資機會、增強收益等效果。
具體投資建議方面,張華偉認為,在拐點信號確立之前,一些和經濟周期相關性比較強的品種短期不適合做多。此外,2019年仍有較多氧化鋁、電解鋁產能投放,鋁錠庫存偏高,而需求增速下滑,消費淡季到來,也不宜激進做多。
貴金屬方面,中信證券商品策略研究員郭皓指出,美國10年期通脹保值國債收益率自2018年11月初后出現快速下行,反映市場對未來經濟增長信心衰減。預計美國經濟短周期調整時間將持續至2019年四季度,實際利率的回落至少是個中等級別的趨勢,金價相應地也應至少是中等級別的上漲,漲勢有望延續至2019年末。
(關鍵字:大宗商品 CRB指數 文華商品指數 工業品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