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8,國際油價經歷了大起大落的一年,受美國恢復對伊朗制裁、OPEC+減產協議、美國頁巖油產量創歷史新高、沙特記者事件和貿易摩擦等影響,油價消息面變化不斷,價格波動性顯著上升。美國WTI原油期貨最終收于45.41美元/桶,為自2015年以來首次年度收跌,跌幅近25%;布倫特原油期貨最終收于54美元/桶,跌幅達20%。而就在3個月前,油價還漲至近四年的高位。
2019年伊始,OPEC+將開始執行減產協議,OPEC組織將減產80萬桶/日,非OPEC國家將減產40萬桶/日。有分析指出,減產將于1月中到2月初開始影響全球供需,在那之前油價將維持低位。
和油價一樣動蕩起伏的是大宗商品市場。跟蹤能源、金屬和農產品等22類商品期貨合約價格的彭博商品指數去年五月初見頂之后,便開始震蕩下跌,2018年跌幅近13%。
分析人士認為,去年大宗商品市場主要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并疊加了貿易摩擦等消息面因素。目前市場正形成美元2019年走軟的共識,料給商品市場帶來喘息機會,但前述兩大風險并未解除。
布油料達70美元
2018年,油價如同坐上過山車。5月中下旬布倫特原油價格一舉突破80美元,當時還有分析師大膽預測油價年底前“實現100美元不是夢”,但之后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墜落到目前的50美元附近。自去年10月中上旬開始,油價兩個月時間遭遇幾乎“腰斬”的跌幅,從86美元“滾”至50美元,市場甚至開始揣測油價是否會重演2014-2015年的暴跌。
“國際油價10月入熊,幾乎是與美股同時掉頭,時間點正好是在美聯儲9月末加息之后。OPEC+達成了新的減產協議,但并未對油價帶來持續性支持,由此可見,油價目前仍與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的關聯性更大,因而也可以認為美國對油價掌握了更大的定價權。”FXTM富拓中國分析師劉敏近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
2018年美國頁巖油產量再創新高。美國能源署(EIA)2018年12月31日公布數據,2018年10月美國頁巖油日產量為1150萬桶,增長了7.9萬桶。
不過,ING銀行近期發布的商品展望報告預測布倫特原油2019年均價預計可達70美元/桶。該行認為,隨著OPEC+開始執行為期半年的120萬桶/日減產協議,供需基本面將逐漸恢復平衡,油價會隨之反彈。
沙特將承擔大部分減產配額,從1月起,沙特將在2018年11月份的1110萬桶/日的基礎上減產90萬桶/日。ING報告指出,沙特之所以做出如此大的“犧牲”,是因為目前布倫特油價低于該國的財政收支平衡所需的80美元水平。
2019年4月,OPEC+將評估減產協議效果,屆時8個國家和地區所獲的伊朗原油進口暫時性豁免也將到期。
OPEC輪值主席、阿聯酋能源部長馬茲魯伊(Mazroui)去年12月23日在科威特表示,如果減產協議執行后效果仍然不如人意,可考慮進一步延長減產執行期或增加減產幅度。
俄羅斯的態度可能再次成為焦點。ING銀行指出,對俄羅斯來說,只要油價不低于50美元/桶,即可實現財政平衡。假設油價在目前基礎上開始上漲,俄羅斯將再次猶豫是否延長減產協議。該行認為,到下半年市場供需狀態將更趨平衡,但關鍵問題是全球需求如何演變。它預測2019年原油需求增長為140萬桶/日,但鑒于部分主要經濟體增長或放緩,原油需求的增長亦有下行空間。
“2019年如果美國停止加息,加上OPEC+進一步減產,油價有望恢復50-70美元/桶的波動區間,”劉敏說,“但真正的升勢要等全球經濟出現復蘇跡象后才會確認。”
路透社2018年12月31日公布的一項調查中,32位經濟學家預計布倫特原油價格2019年均價為69.13美元,而之前對2018年均價的預測為71.76美元。
“我們預計明年(2019年)原油價格將做區間震蕩,頂部目前看起來在80美元左右。鑒于有額外供給進入市場,包括美國頁巖油,這樣的消息可對市場情緒產生負面影響。”聯博(Alliance Bernstein)資產管理公司股票部高級投資策略師及亞洲業務發展主管王耀維不久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有人認為油價下跌意味著全球經濟或者或美國增長前景的惡化,我們并不認同。美國經濟仍是石油需求的最大引擎。如果看一下美國消費者的開車公里數,在2007年觸頂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個數字都處于下降狀態,目前終于恢復了。所以我們沒有看到能源需求弱化的跡象。”
大宗商品去年受困
再將視線轉至大宗商品市場。2018對該市場而言也是動蕩起伏的一年,跟蹤能源、金屬和農產品共計22類商品的期貨合約價格的彭博商品指數于5月初見頂后便開始下跌,2018年跌幅近13%。
“2018年大宗商品市場主要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影響。而放緩的原因主要是美聯儲進一步加息,令新興國家經濟變得脆弱。這一群體作為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費市場,經濟發展受到制約便相應限制了大宗商品需求。而美聯儲加息導致美元走強,也影響了以美元定價的大宗商品價格走勢。此外美國挑起的全球范圍內的貿易摩擦令本來就比較脆弱的世界經濟環境更加嚴峻,也影響到了全球復蘇。”劉敏說。
對于一些商品,2018年一大主題就是貿易摩擦。例如國際銅價,2018年6月觸頂后下跌了17%左右。
ING銀行指出,就情緒面而言,未來中美貿易談判的走勢尤為關鍵,另外還要關注中國的基建支出數據。但就銅的基本面來說,一方面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庫存持續下降,較2018年3月的高庫存已下跌近7成。該行預測到2019年底銅價有望向7000美元/噸進發。
“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銅礦供應增速也隨之下降。但由于全球電子工業發展勢頭不變,例如電動汽車和5G,銅需求不會大幅減少,相對會受到一些支持。不過(銅價)即使反彈,整體也不會超過2018年交易區間,畢竟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有限。”劉敏說,“鋁與銅情況基本一致,但市場普遍認為鋁的產能相對過剩,因此其走勢可能相對承壓。”
貿易摩擦另一大“受害者”是大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大豆期貨一度從2018年3月份的高位下跌了近24%。
ING報告指出,目前美國正處于農作物收割期,因中國對美國大豆采購大幅下滑,大豆庫存正在累積。美國農業部預計2018/2019年美國大豆結存量將達2600萬噸。雖然中國有望恢復對美國大豆的采購,但ING指出,美國農民將開始制定新一年播種計劃,由于貿易談判仍無定論,預計一部分大豆用地會被轉為玉米地,美國農業部預計2019年大豆播種地將縮減7%。
“中國海關總署(2018年)12月2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1月轉向向巴西進口大豆,而中國11月的美國大豆進口降至零。中美發生貿易摩擦以來,這是中國首個未進口美國大豆的月份。”劉敏說,“與此同時,中國在努力提高自身大豆生產能力。排除自然災害影響后,大豆價格將相對承壓。一旦美國農業調整生產重點至玉米,玉米價格的上漲空間將會受到牽制。”
美指或走弱助商品反彈
不過,由于美元2019年有望走軟,大宗商品或會迎來“喘息”機會。
“目前經過美股大跌后,美國利率期貨市場預期2019年將保持當前利率水平。若美聯儲2019年暫停加息,美元將面臨自當前高位向下修正的可能,這將給大宗商品一個喘息的窗口機會。2019年大宗商品可能會區間內反彈,但總體將與全球經濟增長周期保持一致。”劉敏說。
但她也表示,美指大幅下跌的概率有限,全球出現新增長點前,美國仍是全球資產相對安全的選擇。
ING報告也指出,對金屬商品來說,另一大關鍵因素是美元走勢。美元2018年的強勢行情令人意外,2019年上半年美元仍有上行空間,但下半年美指將開始走弱,市場正在形成這種共識。
“關鍵要看對通脹的預期。如果預期通脹會很高,那黃金、原油等大宗商品是不錯的對沖。但現在全球經濟增速處于放緩趨勢中,所以黃金等大宗商品并非很好的對沖選擇。”聯博固定收益部高級投資策略師盧麗瑩近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明年(2019年)的大環境是通脹水平預計仍然較低,但同時經濟增速放緩,所以用大宗商品去對沖,效果可能不會特別理想。”
ING銀行認為,可以肯定的是,2019年的商品市場將迎來更高的不確定性,這又將是充滿波動性的一年。
(關鍵字:油價 大宗商品 能源 金屬 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