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智慧城市總體規劃與設計》方案27日通過武漢市政府常務會審議,至此,該市建設“智慧城市”藍本正式出爐。據初步統計,武漢“智慧城市”建設總投資超過817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利用社會資金530億元,未來8年將帶動產業增加值達11200億元。
在全球信息化趨勢下,“智慧城市”發展模式成為世界范圍內城市現代化的戰略途徑。“智慧城市”能夠充分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反應。
武漢作為中國科技部批準的“智慧城市”示范城之一,自2010年起率先啟動“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歷經1年8個月的精心編制,《武漢智慧城市總體規劃與設計》方案出爐。該方案在吸取國內外智慧城市經驗的基礎上,凸顯武漢特色。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智慧城市”總工程師周翔介紹,《武漢智慧城市總體規劃與設計》方案囊括智慧社會綜合管理與服務、國土規劃、市政設施、旅游、公共安全、交通、城管、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環保、水務、食品藥品監管、社區、物流等15個具體專項規劃。
未來3年武漢市“智慧城市”建設將進入試點示范階段,按照“基礎先行,民生優先”的原則,優先選擇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項目進行先行示范建設。計劃用8年時間,全面實現城市信息的高效傳遞和智能響應。
“‘智慧城市’建設,將使政府辦事效率更高、老百姓生活更便捷。”武漢市科技局局長吳志振形象描繪未來“智慧武漢”生活藍圖利用手機或電腦查詢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線,避開擁堵路段;通過自主預約掛號與分時轉診,減少候診排隊時間;使用教育云平臺,共享1000多所中小學教育資源……基本可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
(關鍵詞:武漢智慧城市總體規劃與設計 武漢市政府 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