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李家祥、財政部副部長李勇、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產業司司長黃民聯合解讀了7月8日國務院頒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務院第一部全面指導民航業發展的重要文件。”李家祥表示。
《意見》中明確了民航業的發展方向,提出對通用航空及航空運輸等規模的發展目標,也將加強機場規劃和建設及大力發展通用航空等作為未來的主要任務。
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2011年民航運送旅客2.9億人次、貨郵552萬噸,機場182個,其中旅客吞吐量超千萬的機場有21個,首都機場客運量也為全球第二,浦東機場貨運則是全球第三。
但在李家祥看來,如此數據仍不能掩蓋民航目前的問題所在。
李家祥指出,東中西部民航業發展不平衡,民航業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聯動仍存在不足,同時,民航企業不同運營模式和分工合作格局尚未形成,通用航空滯后于運輸航空發展等問題也同樣明顯。
“這些需要加快支線航空的發展,加快機場建設及通航產業等來彌補解決問題。”李家祥說。
機場建設提速
“機場規劃建設既要適度超前,又要量力而行。”
自2012年上半年以來,關于機場建設提速的消息便持續至今。
“機場項目的批復速度確實在加快,目前已經有十幾二十幾個的批復。”黃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證實。
2008年,相關部門曾出臺《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依據規劃,到2020年國內民用機場總數將達244個。但時過境遷,此前的設定目標已遠不能滿足民航業的發展速度。
黃民表示,在《“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中對原機場布局規劃進行了調整完善,規劃布局新增機場82個,全國80%以上人口在直線距離100公里內能享受到航空服務,新增機場55個以上。這也意味著,截至“十二五”末,機場數量將達到230個左右。而“十一五”末,運輸機場為175個,但按照82個新增機場計算,機場數量在“適度超前”的情況下將遠超230個,“十二五”末,機場數量將達到257個。需要強調的則是,新增機場主要以改善中西部及邊遠地區運輸條件的支線機場為主。
而在新增機場的同時,“適度超前”建設也被此份《若干意見》數次提及。在“主要任務”中,加強機場規劃和建設被首先提及。“抓緊完善布局,加大建設力度。機場規劃建設既要適度超前,又要量力而行。”
這或許能說明上半年機場項目快速上馬的原因。
但李家祥卻并不同意超前一說。“基礎建設實際上是滯后了。‘十二五’期間,我們新建的機場將達到82個,這是過去一個五年計劃中沒有過的,為什么一下子增加這么多?就說明過去少了,現在需要提高。也將擴建101個機場,改擴建說明沒有超前沒有余地,所以需要擴建。”
機場項目審批加速,資金投入也將增大。僅上半年,發改委正在審批及已經獲批的項目,投資金額已超過600億。這個數字甚至與“十一五”所差無幾。據李勇透露,“十一五”以來,國家財政累計安排900.4億元支持民航發展,其中支持民航機場和空管建設為641.1億元。黃民則表示,“將進一步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而與機場增速同樣備受關注的則是機場大面積虧損。李家祥表示,機場建設一定要超前,比起改擴建的浪費,超前是相對節約的。李勇則認為1:8的拉動產出比,對于區域經濟發展來說,是值得的。
“機場虧損還在于量不夠,像云南省12個支線機場,合在一起,已經連續五年盈利。因為整體形成了一個網絡效應。就像栽樹一樣,一棵就死了,栽一片就成了森林,會越長越高。”李家祥表示。“全國180個機場,去年加在一起盈利是46億。”
石家莊機場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政府在建設投資及發展政策上都有很大力度。1995年建成的石家莊機場,目前已經擴建2次。據了解,目前正在擴建的項目由冀中能源(000937,股吧)投資。“機場是城市的臉面與門戶,我們一直不停的補貼航空公司,補貼航線,為的就是航空公司多飛,政府也會根據這些來給我們一些補貼。一旦規模上去,盈利就不是問題。”
北京新機場將重點建設
“資源緊張造成不平衡,所以只能發展。”
在此次《若干意見》中,對于機場的功能劃分也進行了詳細說明,“著力把北京、上海、廣州機場建成功能完善、輻射全球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培育昆明、烏魯木齊等門戶機場;增強沈陽、杭州、鄭州、武漢、長沙、成都、重慶、西安等大型機場的區域性樞紐功能。”
其中,昆明長水機場已于6月28日正式啟用,成為國內第四大門戶。
而在發改委的解讀中,“重點建設北京新機場”被明確指出。這或許意味著一拖再拖的首都第二機場項目即將有新動向。
“機場項目不存在推遲。該機場建設是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的,目前正在進行立項前期的準備工作,比如建設規模、標準、市場定位等等。等相關研究明確后,再報請國務院批準,批準以后才算立項。”黃民表示,目前新機場項目并未立項。
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工曾表示,新機場將定位為“綜合性樞紐機場”。此前一份新機場航站樓招標書中顯示,新機場定位為“復合型、超大型國際機場”。這與《意見》中的功能劃分說明相同。
黃民透露,此前曾考慮過首都機場是擴建還是另選新址,后來因為現有首都機場原址等交通銜接與配套問題,決定新建機場,目前規模尚在研究之中。
本報記者獲悉,目前每天要求飛北京的航班大概有400多個不被批準,首都機場每天航班有1000多架次安排不上,“可以說,一個航班都加不上,資源緊張造成不平衡,所以只能發展。”李家祥如是解釋第二機場項目。
此前,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工透露,未來5年內將完成首都第二機場的建設。黃民則表示,“只能說,我們年內將完成發改委這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