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動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出口仍在放緩,擴大內需尤其是擴大消費成為推動經濟平穩增長的關鍵領域。近期,國務院及多個部委都在積極推動或醞釀擴內需政策,包括國務院已啟動的安排節能家電補貼撬動新一輪家電消費、工信部研究制定消費品工業增加有效供給促消費指導意見、商務部遴選二三線城市支持中小微企業等措施。
業內專家認為,這些政策意味著新一輪擴大內需序幕的開啟,但由于大部分仍屬短期刺激性質,促消費效果的持續性值得商榷,根本上仍待從提高居民收入、減免稅收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入手。
多部委醞釀擴內需政策
上周,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中央財政安排363億元,用于推廣節能家電、高效照明、節能汽車和高效電機四大類產品。這是繼家電“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消費刺激政策之后又一項重要的促消費措施。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趙家榮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上述措施預計拉動消費需求約4500億元。
除上述促消費接續政策之外,自5月初開始,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和工信部等部門密集調研,醞釀新一輪擴大內需系列政策。據了解,工信部正在加緊研究制定消費品工業增加有效供給、促進消費需求擴大的指導意見,從擴大有效供給的角度來匹配老百姓支付能力。此外,工信部將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繼續清理和規范涉企收費攤派和罰款行為,實施企業減負的專項行動。
與此同時,國土資源部會同國家有關部門將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嚴格規范用地管理,切實做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用地保障和管理。
在上述政策之外,一位接近商務部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商務部正在全國二三線城市中遴選20個城市進行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建設,財政將對每個城市投資上千萬元來加強配套建設,從而激發整體經濟的增長。
刺激消費效果持續性存疑
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看來,盡管近幾個月經濟增長數據不大理想,經濟增長風險在增加,但是政府手中保增長的政策工具仍然會不少。上述包括加快審批基建項目、促進節能家電消費等措施就說明了這點,因此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都有充足的“彈藥”,國內經濟增長仍然會步入穩定增長軌道。
但也有觀察人士指出,當前大部分擴內需政策為補貼等方式進行,短期明顯有效不容置疑,但是長期來看,補貼結束之后還將面臨動力不足難題。正如去年底結束的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家電行業在經歷了一陣欣欣向榮之后隨著政策的退出便步入“寒冬”。
短期刺激政策更多的是在增加有效供給,從而同老百姓支付能力相匹配方面下功夫,此前的小排量汽車補貼、家電下鄉補貼等措施均屬于擴大有效供給的范疇。但根本來看,在出臺短期刺激政策的同時還應當從需求角度入手,如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等長效機制。
促消費長效機制有待建立
業內專家指出,短期刺激政策和長效機制的有效協調和配合才是內需特別是消費保持持續動力的根本。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指出,擴大居民消費還須進一步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提高居民收入在整個收入分配中的占比,同時在社會福利方面加大投入讓老百姓敢花錢。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商務部市場運行調控專家洪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在投資和進出口增速減緩、國民經濟進入下行通道的背景下,盡快出臺擴大內需尤其是擴大消費方面的政策措施至關重要,但發揮流通在其中的先導作用來引導生產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就顯得尤為關鍵。
由國務院牽頭、多個部門和地方參加的全國流通工作會議預計將于5月底6月初召開。有權威人士向記者透露,此前由各部委組成的8個調研組已調研結束,將出臺一些新政策,其核心內容將是增加稅收支持、降低流通環節稅費、增加公共財政對流通領域中如攤位、倉儲建設等的資金支持。商報記者張慧敏/文王飛/制表
新一輪擴內需促消費新政
國務院:中央財政安排363億元,用于推廣節能家電、高效照明、節能汽車和高效電機四大類產品。(已實施)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增加有效供給促進消費需求擴大的指導意見。(制定中)
商務部:在全國二三線城市中遴選20個城市進行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中)
國土部: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切實做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用地保障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