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個家電企業的高層變動引發行業熱議。
11月21日,海信家電發布重要人事變動公告,公司董事長代慧忠因達到退休年齡并結合個人意愿,不在擔任公司董事長、ESG委員會主席、戰略委員會主席及委員等職務;同時宣布,高玉玲成功當選海信家電新董事長并兼任多職。
11月23日,長虹美菱也發布了人事變動公告,公告指出,長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收到總裁鐘明書面辭職報告,鐘明因個人工作變動原因辭去公司總裁職務,但將繼續擔任公司董事、董事會下屬戰略委員會委員、提名委員會委員、ESG管理委員會委員職務。長虹美菱董事會授權公司副總裁湯有道代行公司總裁職責。
白電企業前三季度業績穩健,兩家企業緣何高層變動?
這兩家同屬白電行業的企業前后腳發布高層人事變動,且是董事長、總裁這樣與公司戰略決策緊密相關的重要職位,不僅引人遐想,兩家企業是否會有什么大動作,以及白電行業會不會因此產生“蝴蝶效應”?
從多家企業發布的三季度報來看,白電在2024年的表現穩健,尤其是以舊換新活動的刺激,對白電品類效果突出。其中海信家電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705.79億元,同比增長8.75%,歸母凈利潤27.93億元,同比增長15.13%。長虹美菱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27.58億元,同比增長18.73%。
白電頭部企業美的、格力、海爾智家則出現了業績分化,美的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189.75億元,同比增長9.57%,歸母凈利潤達到316.99億元,同比增長14.37%。海爾智家實現營收2030億元,同比增長2.2%;歸母凈利潤達到151.5億元,同比增長15.3%。格力電器實現營收1467.22億元,同比減少5.34%,歸母凈利潤依然保持增長,達到219.6億元,同比增長9.3%。
對比營收和凈利潤,海信家電和長虹美菱前三季度的增長追平甚至略好于第一梯隊,而在業績穩健又疊加“國補”政策的關鍵時期,企業突發高層變動也非常少見。
海信家電公告中指出代慧忠因到退休年齡辭任,背后則是海信集團持續深化的高層年輕化交接班。新上任的海信家電董事長高玉玲為“80后”,歷任海信視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中心副總監,海信家電財務負責人、總會計師,海信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與財務管理部總經理、副總會計師。在此前媒體采訪中,現任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針對“如何推動交接班和組織年輕化”問題曾表示,“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來講,海信要想走向更大的成功,還需要進行公司治理和頂層設計上的變化,因此這個團隊還要做大量的變革性工作。”此次海信家電董事長更換則是海信集團管理層年輕化又一個鮮明動作。
2020年,鐘明當選為長虹美菱總裁,歷經四年,現年52歲的鐘明辭去總裁一職,目前背后原因尚不為人知,不過也有不具名人士表示,“雖然辭任了總裁,但是鐘明依然在董事會擔任多個重要職務,在長虹美菱未來的戰略決策也會發揮不小的影響力。”
國補加持下,白電行業原有格局能否被撼動?
今年的國補政策對白電行業影響明顯,奧維云網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Q3家電全渠道零售額規模同比增長7.6%,2024年10月零售額同比增長35.5%,家電大盤從上半年的低迷轉變為三季度的反彈。具體品類來看,2024年35-46周(8月26日-11月17日),空調、冰箱冷柜、洗(干)衣機線上市場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43.5%、24%、19.6%,線下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93.5%、57.4%、59.9%,尤其是空調,在家電所有品類中增速獨樹一幟。
近日發改委就“兩新”政策會否延續也給出了相對明確的答案,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李超表示,“將研究提出未來繼續加大支持力度、擴大支持范圍的政策舉措,待履行相關程序后適時公開發布,持續以‘兩新’政策推動群眾受益、企業獲利、經濟向好。”
國補政策惠及到的企業并不僅僅是頭部的海爾、美的等企業,以海信家電、長虹美菱為代表的非頭部企業同樣受益明顯,無論是在經營的穩定性還是增長性方面兩家企業都可圈可點。
除了內銷在國補政策的刺激下持續改善,海信家電今年在出口市場上表現也非常的突出,今年前三季度海信家電海外收入同比增長29.43%,海信家電向千億規模發起沖擊。
長虹美菱也在積極轉型,其前三季度收入的提升主要來源于冰箱(柜)、空調、洗衣機業務的增長,未來也將完善智慧家庭全場景布局,做大做強白電產業,力爭規模增長超行業平均水平。
在明年國補即將延續的信號下,海信家電和長虹美菱的高層變動也不免引人遐想,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的領導者會帶來哪些戰略決策上的變動?圍繞著國補延續會不會有新的企業動作?這些變化又會不會“牽一發而動全身”,白電行業會否因此而迎來全新的格局,一切都值得期待。
(關鍵字:家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