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首場新聞發布會,簡直成了“回懟”大會。會上,素有“美女發言人”之稱的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拿出事實和數據,把各種質疑和臆測一一給懟了回去。
實際上,孟瑋的回懟,是前一天(1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回懟的延續。當日,寧吉喆已經懟了多條對中國經濟的質疑和臆測。
回懟一
昨天統計局公布了內地的經濟增速是6.6%,但是境外的一些機構和媒體給出了他們的分析,有的認為實際增長只有4.1%,有的認為甚至更低。
孟瑋:
謝謝你提出的問題。昨天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全年的經濟數據,從公布的數據情況來看,2018年,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實現了經濟增長預期目標。關于你提到的有關媒體對中國經濟實際增速的一些看法,我不知道依據是什么,但我想還是用事實、用數據說話。這里給大家列舉一些數據。
首先,從實物量數據看。
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6.8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這是2012年以來的最高增幅;煤炭在嚴控新增消費的情況下,消費仍增加1.5億噸左右,天然氣更是大幅增長400多億方、增速17%以上;全年全社會貨運量增長7%左右,其中鐵路貨運量增長9.1%。
實物量指標是經濟增長最直接的反映,這些實物量數據可以有力支撐全年經濟增長數據。
第二,從關聯數據看。
看三大產業,2018年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2%,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7.7%,一產增加值增長3.5%。
看三大需求,2018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9%,且在四季度逐月回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全年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出口增長9.7%。
看就業和收入,全年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361萬人,比上年多增10萬人。前11個月全國財政收入增長6.5%,而且這是在全年減稅降費規模達到1.3萬億元的條件下實現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1.8%。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
無論按照GDP核算三種方法的哪一種看,支撐6.5%左右增速的數據都是匹配的。
第三,從國際組織預測看。
今年1月初,世界銀行發布最新一期的《全球經濟展望》,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6.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等對中國2018年GDP增速的預測值為6.5%—6.6%。這些國際組織的預測應該說有可比性和說服力。
回懟二
去年,發改委、商務部發布的2018年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在汽車、金融等領域推出22項開放措施。有的人擔心,開放的步子太大,會產生不利影響。
孟瑋:
我們也注意到2018年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公布實施后,有少數對22項開放措施質疑的聲音,在此想說三點。
第一,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通過擴大開放,積極吸引外資,引入了國外資金、技術、管理、人才和商業模式,增強了國內企業和產業競爭力,帶動了國際貿易、對外投資全面發展,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制造業和貨物出口第一大國。外資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貢獻了全國進出口、工業產值、稅收、吸納就業的1/2、1/4、1/5、1/15,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新版負面清單的實施取得了積極成效。
新版負面清單的實施,激發了新一輪外商投資,一批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重大外資項目落地。比如,特斯拉在上海建設集研發、制造、銷售于一體的電動汽車超級工廠,寶馬在沈陽投資新建第三工廠,誕生了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等。
我們相信,新的投資必將促進國內市場良性競爭,推動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加國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供給。網上少數質疑22項開放措施的評論,是不客觀的,也是不理性和不負責任的。
第三,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國仍需進一步擴大開放。
下一步,發改委將抓好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允許更多領域實行獨資經營)、進一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進一步推進重大外資項目、進一步完善法治化投資環境、全面清理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之外領域對外資單獨設置的準入限制,確保市場準入內外資標準一致等方面工作。
回懟三
近期出現了互聯網行業裁員的聲音,請問目前我國就業市場情況如何?
孟瑋:
就業問題廣受各方關注。我們也注意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了有關互聯網行業裁員的一些消息。
近期,我們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了調研,包括到有關企業進行座談,和有關行業進行座談調研。從了解到的情況看,互聯網企業的招聘和用工總體比較平穩,沒有出現大規模裁員現象。
從就業形勢來看,目前,全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2018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361萬人,再創歷史新高,連續第6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也保持在較低水平。崗位供給總體大于求職人數,據人社部對100個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供求數據統計,2018年求人倍率始終保持在1以上,四季度為1.27。
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打出一套組合拳。目前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將拉動近200萬人就業。
回懟四
去年的物價低于預期,12月物價指數和生產價格指數也是趨弱的,有人擔憂“通貨緊縮”。
寧吉喆:
從近10年來看,中國全局的通貨緊縮沒有發生過,但個別年份有結構性的緊縮因素。從今年看,這個詞可以說很不得當。今年物價溫和上漲還是可以預期的。
回懟五:
關于失業率,去年年底失業率是4.9%,有報道稱富士康年前有大規模的解雇,4.9%的失業率不準確。
寧吉喆:
去年開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是城鎮調查失業率。這個數據在內部已經試行了5年,無論從制度方法還是樣本分布都是按照國際勞工組織的標準進行的,具有代表性。
1月22日,富士康回應裁員:不同園區員工數量調配為集團常規性動作。2019年首季度集團在大陸部分廠區仍有逾5萬人力招募需求。
回懟六
全年出生人口已經連續第2年微縮,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創了新低,怎樣看待這樣的局勢?人口增長率的逐漸下滑,是否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的人口紅利會提前消失?
寧吉喆: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已經很清晰地表明,2018年中國不僅人口在正增長,出生人口數量也是比較大的,1523萬人,這個數據還是很可觀的。
至于人口增長率、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的數據不是只看一年,要長期觀察,歷史上我們有過人口高峰,現在人口的結構變化也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所以,不必過度解讀。我們仍然存在人口紅利,我們更加重視人才紅利,應該說支撐中國經濟中長期向好的因素沒有也不會改變。
回懟七
社會上對于消費降級的擔憂也是近期最大的,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寧吉喆:
2018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上年高。2018全年比前三季度稍微低點,這一點波動不足以說明有質的變化。
總的看,隨著人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費結構總體是升級的。按國際通行指標恩格爾系數衡量,這幾年都是下降的,說明居民消費中非食物性支出在總體上升。
而且居民收支的數據是通過住戶調查獲得的,住戶調查現在在推行電子記賬,全國已經有60%左右的調查戶使用電子記賬,這個方法也是國際可比的。
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個指標而言,旅游、文化、衛生等服務性消費還沒有納入進來。盡管這樣,2018年仍然是增長9%,這個速度是不低的。
(關鍵字:拿出事實和數據 發改委回懟七大質疑和臆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