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貿風波蔓延到了中材國際身上。中材國際今日公告稱,接到全資子公司中國中材東方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東方貿易”)的報告,今年以來,銀行加強對鋼貿商融資監管,一些鋼貿商資金鏈斷裂,鋼貿業務的危機蔓延至整個上下游企業,對以鋼貿為主營業務的東方貿易經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
據公告,東方貿易現有鋼貿業務涉及總合同金額21億元左右,其近期經過核查發現部分票據和貨物存在風險,其中共計約2.2億元的銀行承兌匯票存在風險。
公告稱,東方貿易根據與鋼貿公司簽訂的2份合同,通過銀行向其開具12張總計金額為1.2億元的銀行承兌匯票,目前東方貿易沒有收到相關貨物。經過核查發現,其中10張總金額為1億元的銀行承兌匯票在傳遞過程中丟失,目前公安機關已經立案偵查,并凍結了上述總金額1億元的銀行承兌匯票;另有價值2000萬元的貨物去向不清,東方貿易正在采取相關法律措施。
不過,中材國際在公告中并未透露上述鋼貿公司的名字。
公告還顯示,東方貿易根據與鋼廠簽訂的3份合同,通過銀行向其開具11張總金額為9840.9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目前部分匯票和貨物去向不清,公司正在采取相關法律措施。
盡管上述2.2億元銀行承兌匯票風險對于中材國際來說影響不大,但卻揭示了中材國際貿易業務板塊尤其是鋼貿業務板塊背后的風險。
除水泥板塊之外,貿易板塊一直是中材國際的主營業務之一。2012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中材國際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6.1億元,同比增長7.58%。其中,水泥生產線土建與安裝收入42.86億元,同比增長9.16%;機械裝備制造收入39.93億元,同比降低33.41%;貿易業務收入31.2億元,幾乎占到三分之一強。
從東方貿易披露的現有鋼貿業務總合同金額21億元來看,鋼貿業務在中材國際的貿易板塊中所占比重并不小。
中材國際稱,目前東方貿易正在對鋼貿合同和票據情況進行全力排查,全面評估鋼貿合同和貨物風險,并采取包括法律手段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權益。中材國際董事會暫時無法預測事件對當期和期后損益的影響。今年前9月,中材國際營收180億元,凈利約8.7億元。
在銀行收緊對鋼貿圈的融資后,鋼貿圈長期存在的類似重復質押、虛假質押的“托盤”現象愈演愈烈,風險急劇累積。近一段時間,已先后有廈門信達、中儲股份、馬鋼股份與象嶼股份等上市公司卷入鋼貿風波中。本報9月12日的報道《鋼貿商高杠桿融資釀危局上市公司受累頻“墜”陷阱》對此進行了全面的風險揭示。
事實上,上海國資在今年8月就要求當地國企力避鋼貿危機。8月17日,上海市國資委下發《關于排查鋼貿領域融資問題的緊急通知》。文件顯示,接上海市公安局通報,部分在滬鋼貿企業使用虛假倉單向國有企業融資,“已形成國有企業的重大風險”。文件要求各委管企業逐筆核查為鋼貿企業提供融資的情況,及時迅速開展排查工作,清理整頓。
(關鍵字:中材國際 承兌匯票 資金鏈 鋼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