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今年第二季度例會消息7日公布。篇幅不長、措辭平穩的新聞稿中,有一句話其實與以往不太一樣,那就是在重申“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同時,跟上了一句“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
查閱近年來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消息,此前多是“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著力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協調性”“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等表述,只有在2010年出現過“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而那時還處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時期。
“由于當前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而前期刺激政策積累的問題還沒有消化掉,現在貨幣政策既不能開閘放水,又不能無動于衷,所以要‘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定向發力支持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發展。”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指出。
與以往頻繁調整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相比,最近兩年央行在貨幣政策上保持了定力,沒有再出重拳。然而,隨著穩增長任務日漸加重,特別是結構調整任務艱巨,今年4月份以來,央行連續兩次出手“定向降準”,透出定向調控、精準發力的政策意圖。
4月22日央行宣布,將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分別調降2個和0.5個百分點。6月9日央行宣布,對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外下調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既是對前期貨幣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的特點的總結和確認,也是對未來政策延續的宣示。不僅是定向降準,最近央行創新了很多專業性的金融工具,對穩定經濟運行起到積極作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
國信證券宏觀分析師鐘正生說,在當前貨幣政策運用中,相比“水漫金山”,央行更傾向于使用“指哪打哪”的定向降準或再貸款工具。
“透過這些措辭的變化,央行想告訴我們的是,定向發力的貨幣政策已經起作用了,政策工具庫里的彈藥充裕。”鐘正生指出。
隨著PMI(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的向好以及出口的由負轉正,二季度中國經濟的運行有可能會略好于原先預期。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二季度例會在分析當前國內經濟金融形勢時認為,“經濟金融結構開始出現積極變化”。
鐘正生分析,可以從近期委托和信托貸款的相對收縮以及非金融企業中長期貸款占比提高中,找出一些金融結構改善的跡象。
“雖然形勢略有好轉,但下半年下行壓力仍然較大。要在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適度流動性的同時,更多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采用結構性減稅、定向貼息等方式更好地支撐起經濟增長。”王軍建言。
(關鍵字:央行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