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市場形勢需要鋼廠實質性減產
王英廣
國慶節后,國內鋼材市場不僅沒有穩住,而且加速下跌。其中線材螺紋、中厚板、硅鋼跌幅相對較大,最高跌幅達300元/噸以上。冷熱軋產品相對跌幅較小,平均幅度在100元/噸以內。由于經濟放緩形勢確定,鋼鐵需求有所減弱。以及資金壓力向產業鏈縱深擴大,鋼廠產量居高不下、供需矛盾逐漸加大。加上國際債務危機、匯率糾纏因素,促使國內鋼材市場利空氛圍濃厚。而緩解當前鋼材市場壓力,尤其是減緩鋼價下跌趨勢,鋼廠實質性減產的迫切性,需要提到日程上來。
一、 粗鋼產量居高不下,供需矛盾有增無減。
8月份國內粗鋼和鋼材日均產量創年內新低。但到了9月上旬,又回到了日均產量193萬噸以上。9月下旬全國粗鋼日產量為193.04萬噸,旬環比增長0.61%。全9月粗鋼日產量為193.77萬噸,較8月份增長2.24%。 說明鋼廠產量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而近兩個月工業增加值持續回落,機械、造船、家電增速放緩。房地產、鐵路建設、風電建設的降溫,直接影響鋼材需求的下滑。其中機械行業9月份用鋼量為949萬噸,較8月份1031萬噸下滑82萬噸;造船業用鋼下滑9.4萬噸至154萬噸。下游行業用鋼量減少,都表明對鋼材消化能力的下降在增加。
按照年初年經濟增速以及需求增速狀況預算,年產7億噸鋼對供需關系影響不大。問題是當前形勢逐步弱化,鋼廠產量的增長與需求增長速度形成反差,造成供需矛盾加大。如果鋼廠產量不得到有效控制,鋼鐵市場可能難以扭轉目前低迷狀態。雖然說市場價格下跌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但鋼廠減產能緩解價格倒掛局面,減少貿易商繼續虧損,增加貿易商訂貨積極性仍是有作用的。
二、 鋼廠庫存大增,訂貨、銷售壓力雙重放大。
鋼鐵產量居高不下的同時,鋼廠庫存也逐步加大。尤其是10月份以來鋼廠庫存明顯上升。螺紋鋼、熱卷、硅鋼等品種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民營鋼廠龍頭沙鋼熱卷庫存國慶假期就增加16萬余噸。武鋼、鞍鋼、河鋼等大鋼廠也有增加跡象。另外,10月份以來鋼廠開工率也同樣保持高位。重點鋼廠寶鋼、馬鋼等熱卷開工率保持90%以上;硅鋼品種除了寶鋼檢修、馬鋼停產一條線、通鋼停產外,其它大型硅鋼廠基本飽和生產。而且部分鋼廠10月份訂單狀況較差,如果11月份期貨合同繼續欠訂,庫存壓力還將進一步上升。
市場價格下滑不僅使市場價與出廠價倒掛矛盾加劇,也讓鋼廠訂貨壓力、銷售壓力不斷增加。武鋼10月份期貨合同訂貨量為60%多,足以說明訂貨狀況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部分鋼廠為完成銷售指標,業務部門頻頻開會、走訪客戶。甚至在出臺下個月價格的同時,對上個月訂貨價格給予追溯或補助來平衡客戶跌價帶來的損失。但是形勢是降價或補貼能不能扭轉訂貨下滑的狀況?是減產還是繼續降價在一些鋼廠內部也有爭議。實際上如果鋼廠能大幅減產,緩解市場供需壓力,推動市場價格穩定,還可以增加貿易商和下游消費者的訂貨積極性。
三、 鋼價、礦價回落,鋼廠利潤繼續削薄。
盡管鐵礦石價格跌幅遠小于鋼價,但已經從上月高點171美元/噸跌至160美元/噸水平。而鋼廠并沒有因礦石價格下跌減輕壓力。由于三大礦業巨頭是按照前三個月的平均價來訂制下個季度的季度訂價,導致目前四季度合約價比現貨價每噸貴出8美元。外界頻傳國內鋼廠預“毀約”,并與三大礦重新談判四季度合同。另外,目前的礦價小幅下跌也不足以彌補鋼價下跌帶來的損失。實際上進入8月份以來鋼廠利潤水平更加微薄。有些鋼鐵企業已經陷入事實上的虧損之中。如何在產量和利潤之間實現較高的效益,或者對產品進行結構性調整,已是當務之急。
四、通過鋼材出口緩解國內供應壓力空間不大
從美國和歐洲債務危機方面來看,二十國集團已經表態支持歐元區緊急救市。但是救市的細節還有待商榷。包括對銀行業進行資本重組、提高希臘債務負擔的可持續性、擴充歐元區援救基金的實力等。事實上,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預測,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速均為4.0%,較6月份的預測數據分別下調0.3個和0.5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歐美經濟走向疲軟,需求增速將會有所放緩。
最近,美國眾議院通過人民幣匯率法案后,對人民幣升值壓力越來越大。盡管法案最終可能不能被通過,但人民幣升值壓力也不會減輕。 歐美債務危機以及人民幣升值不僅造成國際大宗商品反復震蕩和沖擊,也為中國鋼材出口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國內鋼材市場通過鋼材出口來減小供應壓力的空間逐步被擠壓而變小。
綜上所述:國內鋼材市場形勢仍然是嚴峻的。不僅市場價格價格陷入低迷狀態,市場、貿易商和鋼廠之間價格倒掛、貿易商虧損嚴重,鋼廠也陷入進行追補的惡性循環。鋼廠自身庫存攀升,訂貨難度加大。而需求下滑以及鋼產量居高不下令階段性供大于求矛盾凸顯。作為在市場地位中主導力較強的鋼廠,實質性減產的意義很大。目前鋼廠減產力度還不是很大,還需要加大力度。
(關鍵字:鋼材市場 鋼廠 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