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4月27日報道,哥全國企業家協會鋼鐵生產者分會日前就未來可能從中國進口的約4000噸合金棒材發出警報,認為這些進口鋼產品對哥民族產業形成了競爭,且不符合相關技術標準。
哥全國企業家協會鋼鐵生產者分會主席Camila Toro稱,哥倫比亞從中國和土耳其進口螺紋鋼,但并未和這些國家簽署自貿協定,這些產品需要繳納關稅,從而引發部分出口商為少繳稅而虛假報關;而另一些已和哥簽署自貿協定的國家無需繳納關稅,這樣有利于出口商自覺按照規定來對產品進行標識分類。
該分會表示,上述情形已經招致多方面后果,一是自年初到二月底,從中國及土耳其非法進口的鋼產品已導致政府損失250億比索稅收;二是自2014年起,哥倫比亞已進口15.4萬噸螺紋鋼用于建筑行業,其中許多進口商(以中國和土耳其為首)為逃避關稅刻意改變鋼材技術成分,造成建筑質量隱患(該分會援引冶金專家JairoCarrero的話,稱向鋼材中添加合金將增加其硬度,但降低其延展性和可塑性,導致建筑無法抵御地震等災害);三是中國和土耳其的鋼鐵工業都有政府的高額補貼支撐,以中國為例,鋼鐵產業可謂政府自家產業,不符合市場經濟標準。這些享受補貼的鋼產品進入哥市場,嚴重沖擊了哥民族工業。
(關鍵字:哥倫比亞 中國 土耳其 螺紋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