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汽豐田舉行“一日工匠”品質開放日活動,向公眾展現最新品質改善案例——涂裝車間通過工序內細致入微的改善,在制造過程中提升品質,并因此取消了中涂檢查線。這是廣汽豐田第一個完全不依賴檢查線來保障品質的制造工序,在國內外汽車業也是極為罕見的案例。參觀者還化身“一日工匠”,深入體驗總裝生產流程以及“雞蛋里挑骨頭”的自主品保監查細節,探秘現代工業制造中的匠人精神。
今年3月,在豐田整車品質監查中,廣汽豐田兩條生產線全部獲得“零缺陷率”的最高評價,一舉登頂豐田全球品質榜。這一成果的背后,是廣汽豐田歷經12年淬煉的“匠心質造”功力。
廣汽豐田副總經理黃永強表示,廣汽豐田從創立開始,就確立了“品質感動世界”的品牌理念,一直踐行精益求精、持續改善的工匠精神。通過品質開放日活動,廣汽豐田向外界展現“零缺陷率”工廠背后真實的品質細節,分享質量管理體系以及最新的品質案例,向社會公眾傳遞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挑戰零缺陷率
據廣汽豐田涂裝成型部部長長岡良幸介紹,涂裝車間通過兩年時間實施了多達125項改善,將中涂缺陷率從每輛車6.8件降低至每輛車0.9件,達成和日本母工廠對標目標(每輛車1件),因此取消了中涂檢查線。
涂裝車間其他工序也持續挑戰“零缺陷率”。在底漆電泳之后的密封膠工程,最可能發生漏水缺陷。廣汽豐田的工匠們正在推進“挑戰1000天零漏水”活動,已達成了超過800天零漏水紀錄。目前,廣汽豐田涂裝車間的不良率是0.004件/輛,是行業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0.02件/輛),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
“自工序完結”凝結匠心
在豐田帶人字旁的“自働化”思想中,人和機器要能夠判斷工序的好壞,發現問題時能夠及時停止并進行改善,不讓質量問題流入下一道工序,從而在過程中最大限度提升品質水平,而不是依賴于檢查來發現問題。而這就要通過“自工序完結”的工作方法來實現。
廣汽豐田質量管理部副部長望軍介紹,廣汽豐田也不斷完善良品條件集,例如機器人噴涂作業中,要求1立方分米的空間中,5微米以上的粉塵(大小僅相當于發絲直徑的5%))不能超過65個。只要符合良品條件,制造出來的就是合格的汽車。
而為達成良品條件,汽車工匠即使經驗精到也要常常練習基本功。在沖壓車間,汽車工匠帶上兩層手套觸摸發動機蓋弧面,也能摸出5微米左右的凸點。在焊裝車間,技藝純熟者只需雙目凝神,即可輕松判斷車身板件之間的間隙,且誤差可控制在0.3-0.5毫米內。
首席監查員“雞蛋里挑骨頭”
今年初,兩名從日本飛來的品保專家進入廣汽豐田,20天里每天在總裝線末端隨機抽查兩輛剛剛下線的新車,拿出“雞蛋里邊挑骨頭”的勁頭,一查就是一整天。最終他們給予廣汽豐田兩條生產線整車出品“零缺陷率”的最高評價。
而在廣汽豐田內部,工廠制造出來的合格產品,也要接受品質保證部的抽檢才能進入市場。在廣汽豐田的品質秘密基地——品質保證部自主監查班,戴著有SQA(自主品保監查)標志黑帽子的監查員,每天都對產品車“雞蛋里挑骨頭”。自主監查組長張圻介紹,自主品保監查的工作獨立于工廠制造部門,按照豐田全球相同的方法和基準,并且從顧客的角度評價整車品質。
在廣汽豐田,能夠戴上黑色工帽的監查員僅有五個人。他們都經過豐田嚴苛的資格認證。公司唯一的首席監查員簡學禮介紹,在進行涂面品質評價時要手眼并用,將注意力灌注于指尖的觸感上,交替實施戴手套觸摸和素手觸摸的動作。這樣才能識別不易發現的同色系覆蓋、銳利的麻點和不銳利的麻點,以及判斷有無表面粗糙。
(關鍵字:廣汽豐田 打造 零缺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