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制定了推進分布式光伏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并在省政府官網全文發布。
行動方案提出,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產業園建設,新規劃建設的各類園區要同步規劃、配套建設分布式光伏,力爭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到2025年達到50%、2030年實現全覆蓋;對既有各類園區全面實施綠色化改造,力爭光伏覆蓋率到2030年不低于50%。積極推動園區外具有開發條件的各類工商企業利用屋頂及周邊已批建設用地配套建設光伏發電系統。
行動方案要求,新建建筑應按規定安裝太陽能系統,鼓勵機關、醫院、學校、體育場、圖書館、美術館等新建建筑,以及新建的污水處理廠、停車場等,同時設計建設光伏發電系統,力爭新建公共機構屋頂光伏覆蓋率到2025年達到50%。上述既有公共機構、設施屋頂資源及其已批國有建設用地范圍內地面,積極推動加裝光伏發電系統,做到宜裝盡裝。
光伏發電具有綠色低碳、可再生的特點,是能源低碳轉型發展的方向。光伏產業是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研發活躍、產業鏈完整齊備,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光伏產業總產值超過1.75萬億元;光伏新增裝機規模達216.88吉瓦,同比增長148.1%。
盡管光伏行業面臨挑戰,但2023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610吉瓦,正式超越水電約420吉瓦的裝機規模,成為全國裝機量第二大電源形式,僅次于煤電,在電力能源結構中的地位進一步攀升。
自2021年開始,光伏產業加速技術迭代,從硅片環節的大硅片、N型硅片到N型TOP Con電池,再到大尺寸各類組件的迭代等。特別是TOP Con、HJT、BC、鈣鈦礦電池產業化技術快速發展,正在逐步取代當前主流的PERC技術。
中國節能協會副秘書長兼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張軍濤表示,對中國的光伏產業保持樂觀,并且對新技術產能的長期需求持樂觀態度。總體來看,光伏行業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競爭越來越激烈,經過優勝劣汰、落后產能的快速淘汰,優秀的企業才能從市場競爭中勝出。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截至6月6日收盤,光伏概念股今年以來平均下跌超19%,大幅跑輸同期上證指數。9股年內跌幅超40%。12股年內股價逆市上揚,其中伊戈爾、中信博、吉電股份、振江股份等均漲超10%。
在經歷大幅調整之后,光伏板塊的估值水平進一步下移,目前整體市盈率不足18.17倍,10年來分位點值為10.83%。
45只光伏概念股滾動市盈率低于30倍,石英股份、高測股份、連城數控、晶盛機電等滾動市盈率均在10倍以下。
在上述市盈率低于30倍的概念股中,最新收盤價較年內高點回撤20%以上的股票有26只,一批行業龍頭股如隆基綠能、晶澳科技、福斯特、天合光能、福萊特等入圍。
按照區間成交均價計算,5月以來,北上資金增持超億元的有4股,分別是晶澳科技、福萊特、博威合金、福斯特。同一區間內,融資凈買入超億元的僅晶盛機電、山煤國際。
(關鍵字: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