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民營光伏企業謀制造、央國企謀開發是穩定格局。但受發電集團自身綠色轉型、產業鏈價格波動影響以及產能配套等相應政策的出臺,越來越多的央國企或直接下場投建產線,或入股光伏制造企業,加入光伏制造大軍。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央國企布局光伏制造版圖,“五大六小”中除大唐外更是盡數入局。如今,他們的光伏制造版圖進展如何?
1、國家電投
作為全球第一大光伏開發企業,國家電投是最早入局光伏制造的央企。其所屬黃河公司業務涉及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支架、光伏電站規劃設計及建設、運行維護、檢測評價及組件回收等全產業鏈。
在n型技術布局方面,黃河水電擁有 IBC電池組件產線,電池平均量產轉換效率達到24.2%,組件量產轉換效率達到22.1%,在國內外均有項目應用。
除IBC產線外,國家電投同樣押注HJT技術。2023年底,由中央研究院孵化的國電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5GW高效異質結電池與組件項目在溫州龍港市正式投產。
2、華電
華電集團所屬華電重工切入光伏制造,此前公司曾宣布擬在“十四五”期間,緊跟異質結、鈣鈦礦等行業新技術應用,進入光伏制造環節,補足華電集團光伏產業鏈制造短板,積極發展支架制造,補足產品短板,適時開發外部市場,發展成為國內一流的光伏裝備提供商。
率先有進展的是支架環節,2023年9月13日,華電重工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華電(巴彥淖爾)新能源高端裝備有限公司擬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工業園區內投資建設華電內蒙古(巴彥淖爾)磴口20萬噸光伏支架項目,投資金額為9760.73萬元。
2023年12月13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華電重工取得一項名為“一種雙梁光伏跟蹤支架”,授權公告號CN220173166U。
3、國家能源集團
國家能源集團前身神華集團此前在薄膜電池領域投入較多,為此合資重慶神華薄膜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薄膜技術產業化。
而到了2023年8月,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平臺發布破產資產拍賣信息,其中重慶神華薄膜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將拍賣名下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工程物資及無形資產。
除此之外,國家能源集團在光伏逆變器領域也有布局,其所屬國能龍源電氣公司2023年以來中標了多個逆變器集采項目。
4、中節能太陽能
早在2010年,中節能太陽能通過中節能太陽能(鎮江)公司,布局電池和組件制造業務。根據中節能太陽能2023年上半年報告,公司太陽能產品產能合計5GW,其中光伏高效電池年產能1.5 GW,光伏高效組件年產能3.5GW。
5、中建材
中建材浚鑫隸屬于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其組件全球產能為2.5GW,電池產能為2GW。2023年1月,中建材浚鑫子公司中建材光電投資50億元建設5GW HJT電池工廠,一期項目2GW。
6、中核集團
2023年,中核集團與中科院聯合孵化的鈣鈦礦公司——中核光電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注冊成立,目前鈣鈦礦中試科研推進順利,同步推進剛性、柔性鈣鈦礦組件研發。
模式二、自建、合作雙管齊下
在五大發電集團中,華能光伏產業鏈布局廣泛,且自建產線、與光伏企業合作建廠模式均有涉及。
據了解,華能于2015年開始研發鈣鈦礦技術,三年后實驗室級小面積鈣鈦礦電池效率達到22.8%,2020年,華能新能源和華能清能院共同開展大面積鈣鈦礦電池中試研發項目,到2021年,華能鈣鈦礦中試產線全面貫通,實現首片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下線。
2021年,華能廣西分公司和中南光電合作,在廣西百色百東新區和右江區投資建設光伏組件、逆變器、鋁邊框、支架等智能化生產線;
2022年5月,華能瀾滄江水電與華晟新能源在大理共投建5GW HJT電池和組件項目。2023年10月,一期2.5GW電池項目正式投產。
(關鍵字: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