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以來,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力核心主業關鍵技術攻關,聚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凝聚高端智力資源,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多項新成果、新突破,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該項技術攻克了原始鹵水高效提鋰工藝技術難點,技術路線先進合理,技術創新明顯,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對我國乃至世界鹽湖提鋰行業意義重大,建議加快推進產業化應用。”我國鹽湖科學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日前在對中國五礦所屬五礦鹽湖主導研發的“鹽湖原鹵高效提鋰技術”進行項目評審時,對該成果給予高度評價。
5月26日,五礦鹽湖“鹽湖原鹵高效提鋰技術研究”科技成果獲青海省科技廳組織的國內鹽湖行業專家組一致評審通過,該項技術對行業普遍采用的技術路線進行變革,省去分離濃縮時間長、收率低的鹽田攤曬工序,實現從原始鹵水進行鈉、鎂、鉀與鋰的同時分離及濃縮脫硼提鋰,將原來2年的提鋰生產周期縮短到20天,總的提鋰收率提高至原來的2倍,達70%以上,延長了資源服務年限,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動力消耗,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同時,產品品質進一步提升,并提高了批次一致性,完全能夠滿足生產新能源鋰電池高端材料的標準。
項目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技術革新是中國五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學開發青海鹽湖”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體現,項目已建設完成一條近千噸級工業生產線并投料運行。目前,五礦鹽湖萬噸裝置的工藝提升改造擴建項目正在快速推進中,隨著該技術的全面推廣應用,可帶動一里坪鹽湖乃至整個鹽湖行業鋰資源綜合高效開發的整體提升,有效保障國家鋰資源戰略安全,有力支撐國家鋰電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鹽湖原鹵高效提鋰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是中國五礦堅持創新驅動的一個縮影。中國五礦所屬中鎢高新近年來專注于前沿技術的創新突破,2021年一季度共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專利43件,其中發明專利18件,涉及礦山采選、硬質合金、切削刀具及涂層技術等多個專業領域;中鎢高新株鉆公司開發的ZSD系列淺孔鉆,近期獲評“金鋒獎”第二屆切削刀具產品創新獎,并在該獎項中位列第一。
中鎢高新所屬柿竹園公司“群空區礦柱與低品位多金屬礦綠色高效開采技術及示范”和“復雜多金屬礦伴生螢石資源鹽酸剝離高效浮選關鍵技術及應用”兩項科研成果,最近同時榮獲2020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其產業化應用使螢石產品躍升為公司新的主要經濟增長點。
中國五礦所屬五礦礦業近期完成智慧礦山項目——“井下無人駕駛電機車項目”功能測試,將電機車駕駛室“轉移”到了地表,實現了礦車運礦遠程控制、裝卸礦遠程控制,目前首批三組車已投入試運行。
中國五礦所屬長沙礦冶院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退役產品智能拆解生產線關鍵技術及管控系統”項目近期啟動,重點聚焦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商業化應用,將為我國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5月下旬,中國五礦自主研發的“特種型鋼萬能軋機”和“有色冶煉煙氣脫汞技術”2項重大科技成果,入選《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推薦目錄(2020年版)》。其中,“特種型鋼萬能軋機”由所屬中冶賽迪完成,該技術裝備致力于生產高效節約型建筑用鋼,具有高設備穩定性、高智能化、高產品精度、高生產效率、高工藝靈活性等特點,打破了高端H型鋼用設備國外壟斷,已在河北永洋打開市場,確立了中冶賽迪在型鋼國產核心裝備領域的領先地位。
“有色冶煉煙氣脫汞技術”由中國五礦所屬株冶環?萍加邢薰就瓿,主要解決有色冶煉含汞煙氣治理過程中汞在污酸及硫酸中分散的難題,該技術在國內煙氣脫汞行業屬于首創,打破了傳統煙氣脫汞的技術壁壘,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可實現煙氣脫汞和汞資源的富集目標,已成功應用于中金嶺南丹冶新建渣處理項目。
中國五礦有關負責人表示,后續將進一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在公司產業發展和我國科技自立自強中更好發揮戰略支撐作用。
(關鍵字: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