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金寨縣率先建設起2008個3KW戶用光伏扶貧電站示范工程,2015年全國啟動試點,光伏扶貧正式納入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開辟了產業扶貧和造血扶貧的新渠道。
光伏扶貧電站歷經“試點、推廣、提升”的縱深推進過程。實踐證明,光伏扶貧是一種因地制宜的扶貧方式,能夠實現農民增收與發展新能源一舉兩得的效果。因其精準度高,能夠實現真扶貧、扶真貧,能夠直接到村到戶,減少中間環節,一竿子插到底,資金使用率高,讓貧困群眾真正受益。
光伏扶貧是一種“造血式”扶貧,其預期使用壽命25年,收益長期穩定,能夠激發貧困村“造血”功能,可以給貧困戶帶來直接的參與感、獲得感,“每天盼著出太陽”“看到太陽就高興”,獲得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但目前已投運的扶貧電站面臨著如何正常運維的難題。由于項目建設分散,日常管理不及時,后期運維的忽略甚至缺失,以及光伏電站運維市場自身存在的行業規范標準不明確、準入門檻模糊、人員資質參差不齊、低價競爭等諸多問題,讓扶貧電站的后期運維不容樂觀。若長此以往,發電收益將無法保證,光伏扶貧效果必將大打折扣。
為改善光伏扶貧電站的運維形象,體現光伏扶貧的價值,提高光伏扶貧電站的綜合效益,為大別山地區穩定脫貧奠定基礎,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依法依規明確電站管理歸屬。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關于印發 《光伏扶貧電站管理辦法》的通知(國能發新能([2018]29號)第二條明確指出:“光伏扶貧電站是以扶貧為目的,在具備光伏扶貧實施條件的地區,利用政府性資金投資建設的光伏電站,其產權歸村集體所有,全部收益用于扶貧”。第八條 “光伏扶貧電站由縣級政府按照‘規劃、設計、施工、驗收、運維’五統一的原則實施,運用市場化方式委托專業機構負責光伏扶貧電站的建設、運行和維護”。鑒于目前管理歸屬不明確,建議在省級層面出臺文件,以明確各縣區主管部門統一代為管理本縣區光伏扶貧電站。
理清技術運維和非技術運維界面。非技術運維要明確業主方的管理責任。技術運維按照“專業人做專業事”的原則,根據各縣區建設的光伏扶貧電站的建設規模和特點,有針對性的制定可靠有效的運維方案。通過公開招標形式,委托具有相應資質和能力的專業第三方運維機構建立運維中心。
加強日常管理,探索運維新模式,實現多贏局面。積極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運維模式,不但要建的好,更要管理好,確保光伏電站正常運行。遵循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在電站收益中提取基金設立公益性崗位,建立鄉、鎮、村電站維護基本隊伍,開展崗位培訓、明確崗位職責、考核標準,明確除草、組件清洗、遮擋等日常管理任務。對開展運維好的縣區總結其經驗。利用好“互聯網”產物—智能運維,建立智能運維平臺,把監控、管理和故障定位有效結合在一起,實現快速、高效、準確地解決電站故障,保障發電收益最大化。金寨縣對90MW光伏電站建立運維中心,采取集中運維模式就是很好的示范。
加快農網改造步伐,建立健全風險防御機制。加大農網改造力度,確保光伏電站周邊農網的安全穩定,保障光伏發電等新能源接入運行;建立健全風險防御機制體系,對自然災害、光伏組建的質量等一些潛在風險進行評估研判,采取相應的防御措施,如購買保險、設立發展基金等,增強光伏產業發展抵御風險的能力。
(關鍵字: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