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17日發表的研究指出,暴露在現在常見于手機、計算機屏幕的藍光下,不僅傷害視網膜,也會影響大腦,導致短命,而且即使藍光未照射眼睛,一樣造成傷害。
藍光大量存在于電腦顯示器、熒光燈、手機、數碼產品、顯示屏、LED 等光線中 ,該波長內的藍光會使眼睛內的黃斑區毒素量增高,嚴重威脅我們的眼睛健康。
日常生活藍光隨處可見,但接觸到的有害藍光主要來源為 LED 液晶屏幕。如今液晶顯示屏采用的都是 LED 背光。由于背光需要白光的效果,所以業界使用藍色 LED 混合黃色熒光粉來形成白光。 由于藍色 LED 是一個主體硬件,因此這種白光中的藍色光譜就擁有一個波峰,從而形成了我們所說的有害藍光傷眼的問題。
LED 液晶電視作為客廳娛樂的主要載體,大部分家庭選擇晚上睡前看電視,甚至不少民眾會在看電視時關上燈光,加之閃屏等因素,導致有害藍光對眼睛造成傷害。 而且由于看電視時間較長,那么受到的傷害也就更深了。由于有害藍光對眼睛的傷害是日積月累的,因此電視藍光對眼睛的傷害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特別是青少年兒童。
奧勒岡州大綜合生物學系教授吉布托維茨(Jaga Giebultowicz)在果蠅身上實驗,每天暴露在發光二極管(LED)釋出的藍光下 12 小時,另外 12 小時處于黑暗中,結果發現其壽命比整天處于黑暗中、或者接觸到過濾掉藍光光線的果蠅還短。
長時間接觸藍光的果蠅視網膜細胞、腦神經元都出現受損,運動能力也變差:爬上圍欄的能力降低。實驗中有些果蠅甚至出現突變,無法發育出眼睛,而且即使沒有眼睛,大腦和運動能力也同樣受損,意味著藍光的傷害并非僅限于眼睛接觸到藍光下發生。
吉布托維茨說,「藍光加速果蠅老化,這一點一開始令我們感到驚訝」,他們測量年老果蠅的基因表現,發現若置于光線下會有壓力反應、保護性基因表現,推論是光線調控著這些基因,繼續追究是哪一種波長的光線造成壽命縮短后,認定「就是藍光非常大幅縮短它們的壽命」。
她說,自然光線攸關生物維持生理時鐘節奏,「但是證據顯示,增加暴露在人工光線下的時間,是睡眠和生理時鐘失調的風險因子」,現在 LED 照明和設備顯示器的普及,人類接觸到藍光的時間隨之增加,但是就連在最先進國家都尚未使用這類照明夠久到足以了解對人類壽命的影響。
這份研究報告在權威科學期刊「自然」旗下網絡刊物「老化與疾病機制」( Aging and Mechanisms of Disease)發表。實驗顯示,若果蠅有得選擇,會避開藍光,研究人員接下來要測試,這種驅避訊號是否與壽命有關。
(關鍵字: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