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天信集團進入破產重整 百億金融債權醞釀打包轉讓
據東營法院2月7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在天信集團及其關聯公司中,有7家已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其中負債最多的山東天圓銅業有限公司負債總額高達104.52億元,負債率高達180.77%,其次為天信集團,負債總額為34.46億元,負債率為104.46%。
曾經的中國500強企業山東天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信集團”)如今陷入了債務的泥潭。
3月16日,山東省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東營法院”)發布公告顯示,該院在2017年1月23日裁定受理天信集團破產重整一案后,于2017年3月9日指定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擔任天信集團管理人,并要求天信集團債權人應于2017年5月5日前,向天信集團管理人申報債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債權機構獲悉,今年2月初,當地政府曾醞釀過一個金融債權的解決方案,即將所有金融債權統一定價,一次性打包出售給國有獨資的東營市財金集團,并快速化解擔保責任。
“不過,當地政府醞釀了這樣一個解決方案,但最終還有待管理人提交詳細方案,債權人會議通過及法院裁決后進行。至于是否會按照這個債權轉讓方案進行,尚未可知。”知情人士表示。
3月29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次致電天信集團以及托管方山東大海集團,雙方均不愿回應天信集團債務問題及化解方案。天信集團一位員工對于債務轉讓給東營市財金集團的方案表示,“我不方便回應,你要去問法院,你說的方案是沒有的事。”
東營法院有關人士則表示,2017年1月23日法院才裁定受理天信集團破產重組一案,目前管理人正在受理債權人的債權申報,債權申報還沒有結束。債權申報結束后,召開債權人會議才會商討重整方案,目前還沒有方案出來。
另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致電了山東省銀監局和東營市政府部門,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應。
曾醞釀的打包方案
東營法院2月7日公布的信息顯示,天信集團涉及企業近30家,業務主要涉及紡織、光伏、銅加工、房地產等,現已正式立案7家,分別為天信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天圓銅業有限公司、山東天信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東營市天信進出口有限公司、東營天澤廢舊物資回收有限公司、東營天澤物流有限公司和山東澳納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其他部分案件正在辦理立案手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東營法院公布信息計算,這7家企業負債總額約為163.35億元人民幣。如果加上還未被立案的企業可能存在的債務,債務總額還將上調。如此大的債務危機,要如何化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債權機構了解到,針對約30家天信集團及其關聯公司、實際控制公司,以及其他擔保公司的金融債權解決方案,今年2月當地政府曾醞釀將銀行債權打包處置,希望把金融債權出售給國有獨資的東營市財金集團。
這一方案若實施,金融債權在被東營市財金集團收購后,則變為普通債權,參與天信集團的重整受償,并與各擔保企業協商轉移相應債權,解除企業擔保責任。以最大限度的維護金融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和擔保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防范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在具體實施方面,首先是東營銀監分局指導銀行債權人委員會,確定轉讓比例原則方法,并提出轉讓價格建議,核準確定后各金融債權人再分別簽署轉讓協議。目前,商定的方案中提出會確保銀行受償比例不低于40%(原則上為凈值)。
該知情人士還透露,建設銀行山東省分行已于1月24日牽頭組織山東天信集團主要授信銀行,召開省級銀行業債權會,參與的銀行還包括工商銀行山東省分行、中國銀行山東省分行、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浦發銀行山東省分行、中信銀行濟南和青島分行。
債權銀行當時則認為將金融債權整體轉讓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提出解決方案的內容與表述需要符合法律要求、國家政策與銀行對相關業務的要求。而受償比例則需要提供充分的數據支撐,并在確保40%(必須為凈值)的基礎上,最大尺度提高受償比例,中介機構費用和轉讓稅費不應在受償比例范圍之內,不應由銀行承擔。
知情人士表示,目前這個方案只是初步協調的結果,但進入破產程序后可能存在變數。最終方案還有待管理人提交詳細方案,需要債權人會議通過及法院裁決后進行。至于是否會按照這個債權轉讓方案進行,尚未可知。
不過,某券商分析人士表示,通過統一轉讓金融債權來化解風險的做法,在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的風險事件中,并不常見。
多元化失利
在今年年初天信集團被立案破產重組前,該集團還在山東省工商聯辦公室印發的《2016年山東民營企業百強名單》中名列18位,并以383.23億元的年營業收入入圍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位列全國第341位。
那么,天信集團是如何從中國企業500強迅速淪落至破產重組的處境?
公開信息顯示,2008年開始,天信集團業務從紡織向冶金、有色金屬和新能源領域拓展。從市場行情來看,這樣的多元化策略卻并不成功,所投資的銅業和光伏產業,都接連遇到產能過剩、銅價下跌、歐美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高額關稅等挫折。
據東營法院2月7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在天信集團及其關聯公司中,有7家已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其中負債最多的山東天圓銅業有限公司負債總額高達104.52億元,負債率高達180.77%,其次為天信集團,負債總額為34.46億元,負債率為104.46%。
高額的負債背后,不僅有天信集團及其關聯企業對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金融債務,還有大量的民間借貸債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中國裁判文書網不完全統計,從2016年初至2017年3月29日,上述7家企業共涉及民間借貸10起,最新一起為山東澳納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向劉華山借款1820萬元,但難以歸還全部本息的民間借貸糾紛案。
此外,也有多家為天信集團及其相關企業提供融資擔保的企業受到牽連。
如3月10日,山東金茂紡織化工集團發布公告稱,截至2017年2月9日,其為山東天圓銅業有限公司在渤海銀行濟南分行和中國農業銀行東營東城支行分別提供了不超過4900萬元和不超過4800萬元的連帶保證擔保。但目前相關銀行尚未提起對天圓銅業的債務訴訟或要求公司履行擔保義務。
3月16日,東營法院公告顯示,天信集團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將于2017年5月16日下午3時在東營市東營區黃河路36號召開,依法申報債權的債權人為債權人會議的成員,有權參加債權人會議。
【山東齊星集團債務危機】
齊星百億債務發酵 鄒平板塊風險顯現
輝山乳業(06863.HK)債務警報尚未解除,齊星集團的百億債務問題又開始發酵。截至3月29日收盤,與之有關的西王食品(000639.SZ)跌停后停牌,齊星鐵塔(002359.SZ)大跌9.02%。
從相關渠道獲悉,鄒平方面日前召開債權人會議,起草了《齊星集團有限公司銀行業債委會合作公約》,其中數據顯示,僅銀行業方面齊星集團的債務就超過70億元。有知情人士透露,齊星集團還有很多社會欠債,大約在40億元左右。
齊星集團的百億債務危機也使得山東鄒平縣的區域性金融風險受到關注。早在3月初,就有做空機構對同屬“鄒平板塊”的中國宏橋(01378.HK)開炮。3月21日,中國宏橋與其存在關聯的魏橋紡織(02698.HK)同時發布延遲刊發2016年業績的公告。3月22日,兩家公司同步停牌。
還發現,齊星集團與鄒平電力基本屬于一家。有當地人士認為,這是全國唯一沒有上交的地方國有電網公司。
鄒平方面29日針對媒體報道發布消息稱:齊星集團出現暫時性流動緊張,其發電、鋁業等板塊盈利能力強,市縣兩級政府正積極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企業自身也在全面改革。
然而,二級市場投資者關心的是,未來是否會踩中輝山、齊星這樣的“地雷”。了解到的信息是,為齊星擔保的并不止西王集團一家。
前身是國企
按照齊星集團官方網站的介紹,齊星集團有限公司始建于1995年2月,是一家以鋁產品深加工為主業,并涉及鐵塔、新材料、金融、地產等領域的大型民營企業。
新華社2003年11月的一則報道透露了齊星集團的“前身”:經省市有關部門和鄒平縣政府批準,鄒平電力集團正式更名為山東齊星集團。
了解到,齊星集團與鄒平電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齊星集團長期占用鄒平電力15億元的資金,鄒平電力并給齊星集團擔保15億元的貸款,一筆10億元的資產證券化債權也是由鄒平電力擔保的。
雖然齊星集團如何從“國企”變成現在這種狀況還不得而知,但發電資產仍屬優質資產。
獲得的一份材料這樣描述:齊星集團熱電板塊的經營主體為鄒平齊星開發區熱電有限公司、鄒平縣電力集團有限公司和山東齊星長山熱電有限公司。2015年度,發電實現收入14.73億元,毛利潤1.32億元,2016年1~6月份,發電實現收入6.45億元,毛利潤0.64億元。2015年度,供熱實現收入1.28億元,毛利潤0.24億元,2016年1~6月份,供熱實現收入0.81億元,毛利潤0.16億元。
同時,“公司電力通過鄒平縣供電公司上網銷售,經與鄒平供電協商,所售電力優先保證公司內部使用,富余電量通過國家電網銷售給最終用戶”。
涉及大量股權質押
29日撥打齊星集團董事長趙長水的電話,沒有被接聽。
奇怪的是,根據相關材料,直到去年齊星集團還是有盈利的,不知為何走到了需要召開債權人會議討論債務的這一步。
根據相關公開資料,齊星集團2015年總資產180.81億元,凈資產64.62億元,營業收入111.15億元,凈利潤4億元。2016年1~6月份,齊星集團總資產181.57億元,凈資產65.63億元,營業收入54.61億元,凈利潤1.01億元。根據西王集團2016年年報,總資產477.94億元,凈資產167.01億元,營業收入305.04億元,凈利潤3.63億元。
有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齊星集團之所以走到這一步,“短貸長投”可能是重要因素之一。
來自齊星集團官網的消息這樣描述當前狀況: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齊星集團踏上新征程、續寫新篇章的開局之年。齊星集團將緊密團結在縣委縣政府周圍,堅持穩中求進、和諧穩定的工作總基調,在穩固現有主要產業的同時,通過轉變作風、細化管理、節能降耗、創新思路等措施,做精做細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確保經濟指標平穩增長,推進發展質量優化提升,促進轉型升級不斷加快。
梳理齊星集團債務時發現,齊星集團及其參股控股公司質押大量股權進行融資,民生銀行濟南分行是其主要融資渠道。
其中,齊星集團質押給康福國際租賃7516萬股,旗下金鼎租賃有限公司質押給山東信托1.3億股,鄒平電力集團質押給民生銀行濟南分行5200萬股,鄒平齊星開發區熱電有限公司質押給民生銀行濟南分行1億股,山東齊星長山熱電有限公司質押給民生銀行濟南分行9450萬股,鄒平鋁業有限公司質押給民生銀行濟南分行3000萬股,山東無棣鋁業高科技質押給民生銀行濟南分行1億股。
風雨中的“鄒平板塊”
隨著齊星事件的發酵,“鄒平板塊”的風險在二級市場開始顯現。
首先“中槍”的便是西王集團。29日,西王集團旗下A股上市公司西王食品大幅低開后跌停。
午間,西王食品發布了臨時停牌公告:因西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西王集團有限公司發生重大事項,對公司股價可能產生較大影響,該公司股票自3月29日下午開市起停牌。
了解到,西王食品之所以如此表現,主要考慮到市場對西王食品的控股公司西王集團涉及齊星擔保產生憂慮。
西王食品29日發布公告,就母公司西王集團與齊星集團的擔保關系做出說明:“截至目前,西王集團對齊星集團及下屬子公司提供擔保余額為29.073億元,所有擔保已全部追加風險緩釋措施,公司不存在單獨為齊星集團及其下屬子公司的銀行借款提供擔保的事項,均采取追加股權質押、房地產、機器設備抵押以及反擔保措施,整體風險可控。”
公告同時稱,根據擔保業務細分,其中:鄒平縣供電公司作為共同擔保人的擔保金額10.275億元;有機器設備、房產、土地等資產抵押的擔保金額為5.568億元;根據反擔保約定齊星集團持有鄒平頂峰熱電有限公司15%的股權及其分紅歸西王集團所有,其股權賬面價值0.8085億元;扣除上述有風險緩釋措施的擔保余額為12.4215億元。同時,這部分擔保全部由齊星集團及控股子公司(鄒平鋁業有限公司、鄒平齊星開發區熱電有限公司、山東齊星長山熱電有限公司)和趙長水夫婦作為共同擔保人擔保。
在上述擔保業務中,追加齊星集團房地產抵押的評估價值高于擔保金額的差額為3.727億元,扣除該差額部分后的風險擔保余額為8.694億元。因此,西王集團真正對齊星的風險擔保不超9億元。
事實上,為齊星擔保的還不止西王集團,還有泰山鋼鐵、宏誠集團、偉業集團。這些企業都面臨著擔保風險。
除了齊星和西王兩大集團,同屬“鄒平板塊”、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宏橋與魏橋紡織21日發布延遲刊發2016年全年業績的公告,隨即在22日一早同步停牌。
有媒體報道稱,有做空機構3月初對中國宏橋“開炮”,稱其財務業績異常、發電成本不真實、漏報81億氧化鋁成本及隱藏關聯方收購事項。受此影響,中國宏橋股價當日暴跌8.33%。
(關鍵字: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