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在供需平衡方面的格局要比全球的供需格局更為嚴峻,但在可預見的將來,需求將會持續強勁,有利于供需達成較好的平衡,這對于企業發展來說,是比較積極的信號。”
自去年從拜耳集團獨立并掛牌上市以來,科思創這家全球聚合物龍頭企業快速在行業內樹立了品牌。
作為科思創(前身為拜耳材料科技股份公司)CFO,魯誠飛(Frank H.Lutz)曾在德國機械工程公司MAN當財務副總裁,又任職過Aldi Süd集團公司的CFO,對公司乃至整個行業發展趨勢有著獨到的見解。
他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從行業發展來看,革新和創新方案才能拉動增長潛能。
同時,魯誠飛表示,目前行業增長最為快速的地區是亞太。“雖然從增長角度說,中國的GDP增速不如以往,但還是遠高于其他國家。同時,新材料市場經歷整合之后,一些行業內的企業,特別是規模小的企業退出市場,創造出新材料行業發展的有利格局”。
同時,從目前業內市場的大背景和大趨勢看來,魯誠飛認為,如今整個新材料市場正邁向輕量化和高能效。“尤其在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后,中國所實現的核心產品的增長和增速要遠快于在全球其他地區的增速,讓我們對中國市場的增長抱有有極大信心”。
創新帶動增長潛能
對于公司在行業內發展迅速,魯誠飛認為,“是因為革新和創新方案帶動了增長潛能”。
他告訴記者,所謂的創新理念,從基礎創新的角度來說,一般是著眼于全球來實現創新。尤其在市場端,需重視貼近客戶來實現功能性方面的提升和創新。這對新材料行業發展尤為重要。
魯誠飛表示,“以科思創為例,我們在聚碳酸酯方面與下游主要客戶建立了合作關系,在新一代的聚碳酸酯方面開展研究。如通過玻璃纖維材料強化,用于聚碳酸酯能替代金屬材料。而它的第一個重大應用將會在電子材料實現,比如電腦外殼。未來將會在汽車行業有新的應用。”
魯誠飛告訴記者,新材料行業發展產業分布要多樣化,這使得公司或者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至于對某一個行業依賴過大,對公司的經營帶來了靈活性。
“另外,較多樣化的行業和產業,會使得業內公司具有技術研發上的靈敏。比如,將某一個行業的技術應用到其他行業來實現應用上的創新。”魯誠飛說。
與此同時,魯誠飛還表示,“我認為,可持續發展是行業發展的根本,也是相關公司開展業務的重大前提”。這也是一種行業創新理念,“兩年之前在德國,我們推出新第一代的TDI(甲苯二異氰酸酯)工藝,這一新的TDI工藝實現60%的節能,這意味著不僅在減排方面做出貢獻,在業務方面也實現利潤的改善”。
對于高新材料行業未來的發展,魯誠飛表示,目前相關主力行業集中在汽車業、建筑行業、電子電器行業,以及制鞋和服裝業。“但我們看好醫療行業,認為醫療行業有巨大的新材料應用的空間”。
看好中國市場
在中國市場發展有一段時間,魯誠飛告訴記者,與其他市場相比,中國市場對于科思創乃至整個行業具有重大意義。
“毫無疑問,從業務上來說,中國所實現的核心產品的增長和增速要遠快于全球其他地區的增速。”不過,魯誠飛認為,在中國發展新材料行業,需要提高產能利用率,這也是科思創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目標。
對于新材料行業在中國市場未來的發展戰略布局,魯誠飛表示,從中短期考慮,有3個戰略方向。“第一個是在產能方面,要懂得進一步發揮行業產能上的優勢,比如提高產能利用率;第二個是在利用率方面進一步改觀,實現市場規模的擴大;第三個是可持續發展,因為可持續性也是行業要求,對壓縮成本提高利用率有極大的作用。而從長期考慮,則需利用有機增長和兼并來實現長期增長。
對于行業發展將來要面臨的挑戰,魯誠飛也直言不諱。
他告訴記者,金融格局以及經濟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對新材料行業發展可能會造成重大打擊,這是公司乃至整個行業一直要警醒的。
“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后,也就是2008年以后一直到2010年,這次危機對于行業的影響非常深刻。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全球對于高新行業的需求出現驟降。由于2005至2006年在新產能投資方面迅速擴大,導致后續行業產能過剩十分嚴重。”魯誠飛對記者透露,直到今年,行業內才實現了一定意義上的供需平衡。
“可以說,整個行業的利潤率非常糟糕。2016年才實現了較高的利潤,所以金融危機對于我們來說一直是一個要汲取教訓的重大事件。”魯誠飛說。
如今,隨著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深耕,同樣也面臨著中國本土化的挑戰。
魯誠飛表示,從全球角度來說,科思創這類企業依舊是引領者。但中國有特殊國情,科思創以及業內相關的企業,都面臨類似問題。
“中國存在較多規模不大的TDI廠商,他們對行業的影響也很大。他表示,在中國,公司多采用的是跟進策略。高新材料行業發展在中國需要具備快速反應能力,并且提高決策能力,努力根據中國市場的變化來采取對策。”
“同時,中國在供需平衡方面的格局要比全球的供需格局更為嚴峻,這是因為過去幾年,幾大高新材料巨頭在中國實現較大的產能擴張,可能使得供需的平衡性一直沒有達成良好平衡。”魯誠飛表示,好在中國幾年間以及在可預見的將來需求將會持續強勁,有利于供需達成較好的平衡,這對于企業發展來說,是比較積極的信號。
(關鍵字:高新材料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