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歐洲可再生能源咨詢公司Eclareon最近發布一份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的太陽能發電已實現平價用電。
對于這些國家而言,選擇使用太陽能將不再是為了環保事業而必須要支付的高額代價。換句話說,從太陽能發電設備的整個使用周期來看,包括前期購買、安裝以及中間運作這些設備產生的花費,這些開銷和從電網購電的花費已實現持平。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平價用電的計算方式中包括很多變量,如太陽能發電設備的安裝和維護成本,以及使用年限的計算等。同時,影響太陽能發電設備效率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變量就是,安裝地區的太陽日照時長。
盡管如此,對于個人光伏發電的愛好者們來說,這是不是意味著,個人光伏發電在這些國家即將實現大規模的商業應用,并能夠真正做到和電網購電實現價格競爭呢?
無所不能就此事采訪中國經濟能源經濟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紅煒,他表示平價用電這個概念分購電側,配電側,以及用戶側三個層面。由于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和安裝成本的不斷下降,像這個報告中提到的個人光伏發電在用戶側的平價入網完全可能。但紅煒強調,這種情況絕對只是特例,和個人光伏發電的大規模商業應用是兩回事,也并不代表個人光伏發電的平均水平已真正達到可以和常規電網電價抗衡的階段。
紅煒舉例說,不久之前,美國甚至爆出太陽能電價大幅低于常規電網電價的情況,但是這都是一些特殊氣候和時間端造成的后果,并不具有代表性。另外,美國的太陽能發電成本之所以能夠實現價格回落,主要還是得益于美國政府對于個人光伏發電的補貼。
要知道,在美國個人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可以享受高達30%的聯邦稅點減免,不過這個政策在2016年就會終止。這就表示,個人太陽能發電系統想要真正在市場上擁有競爭優勢,還需要加快降低購買、安裝和使用成本。
另外,就美國市場而言,個人太陽能發電實現平價用電道路上最大的阻礙是一些分析師所說的“軟開銷(soft costs)”,這包括一些太陽能組件生產商募資以及維護產生的費用,而不只是生產太陽能面板產生的成本開銷。根據一份Rocky Mountain Institute的近期研究報告顯示,在美國,取決于用戶所在的州,消費者將在2025年到2047年實現大規模“脫網”。所以這樣看來,美國實現真正的太陽能平價用電還需要很長一點時間。
(關鍵字:太陽能 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