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是繼鋼鐵、鋁之后的第三大金屬工程材料,被專家譽為本世紀最具有開發和應用潛力的綠色工程材料。近年來,鶴壁市抓住機遇,不斷拓展服務平臺,舉辦中國鎂應用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以下簡稱鎂博會)、籌建鶴壁市鎂及鎂合金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打造鎂交易中心、培養鎂方面技術人才等,加快了金屬鎂精深加工產業發展,拓展產業鏈條,使鶴壁市金屬鎂精深加工產業取得了長足進步。
高職院校開設鎂專業:鶴壁職業技術學院為鎂業提供人才支持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化工與材料工程學院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在國內唯一的鎂業培訓基地,擁有河南省高校特色專業1個,下設實驗實訓中心20余個,與20余家省內外大中型企業簽訂了校外實訓基地協議書,被譽為中國鎂業的“黃埔軍校”。
“自2004年成立以來,我院已培養培訓專業人才近千人,為鶴壁乃至全國金屬鎂行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化工與材料工程學院院長杜宗才表示,學院與金屬鎂相關企業達成合作,實行“2+1”訂單教育,畢業生供不應求,連續6年就業率100%。
“當前,我們與美麗鳥公司、地恩地公司等7家企業簽訂協議,建立先進鎂合金結構材料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構建學科、科研、人才三位一體創新模式,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和技術服務能力,為企業技術攻關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杜宗才表示。
打造金屬鎂專業園區:金山工業園區強力推進金屬鎂基地建設
鶴壁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山工業園區,是河南省專門發展金屬鎂精深加工的專業園區,也是全國金屬鎂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中國鎂加工產業示范基地。
園區工委書記亓國杰表示,金山工業園區按照“開放、開拓、創新、創業”要求,強化謀劃運作,全力推進龍頭項目和品牌企業的引進,聚集了金山鎂業公司、明鎂公司、江浪公司、創世科技公司、捷美特公司、美麗鳥車業公司等金屬鎂旗艦企業30家,相關配套企業近100家,骨干企業均建立了國家和省級技術和工程中心。園區金屬鎂年加工能力近10萬噸。
金山工業園區不斷推進產業升級,依托中科院過程所、吉林大學、重慶大學等科研單位,設有上海交大輕合金研究中心鶴壁分中心、省鎂合金及制品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大學鎂合金材料成果轉化基地等研發機構,在世界鎂行業前沿技術研發中具有較強優勢,最新的鎂產業加工技術在園區轉化,一系列鎂加工的新產品在園區生產,進一步延伸了金屬鎂產業鏈條,提升了園區鎂產業發展規模和水平。
擁有國家級鎂及鎂合金產品質檢中心:國內鎂及鎂合金產品檢測權威
位于淇濱區興鶴大街南段的國家鎂及鎂合金產品質檢中心。該中心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金屬鎂產品質檢中心,檢測領域包括物理性能、化學成分、無損檢測、金相分析、精密尺寸測量五大領域,具備鎂合金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22種產品、94個認證參數、113個檢驗方法在內的檢驗能力,代表了金屬鎂質量檢測領域的最高技術權威。
該中心實驗室主任錢亞鋒表示,中心首要任務是為鶴壁市金屬鎂企業做好檢驗檢測服務,及時、周到地為企業提供檢驗報告。目前,中心正在積極籌建鶴壁市鎂及鎂合金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建成啟用后,將更好地服務鶴壁金屬鎂產業發展。
談到即將召開的鎂博會,錢亞鋒表示,質檢中心將借助這個平臺,和與會專家、學者成立專家庫,優化鎂行業研究檢測資源配置,并同鄭州大學、重慶大學等知名大學建立合作關系,推動鎂產業升級。
今年6月份,鶴壁國家鎂及鎂合金產品質檢中心正式取得“三合一”認證證書,這標志著該中心不僅具備質量檢驗、仲裁檢驗功能,還可開展金屬鎂相關標準制定、科學研究、技術咨詢等相關工作。錢亞鋒說:“標準一旦被市場所接受,企業就獲得一個絕好的保護自我發展的壁壘。”
全國唯一金屬鎂交割交易平臺:渤海商品交易所鎂產品日交易量達4萬噸~6萬噸
鶴壁市金屬鎂產品自2012年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掛牌交易以來,市場運行平穩,交易量穩步上升,日交易量達4萬~6萬噸,鶴壁市交易量占三分之一。
“目前,在掛牌交易的30類產品中,金屬鎂的日均交易金額已進入前五位。”渤海商品交易所華中鶴壁交收交易中心負責人劉志宏稱,“金屬鎂產品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掛牌交易以來,不僅需求大幅增加,而且通過鎖定采購原材料價格和利用標準倉單進行貨物融資,大大降低了企業的資金成本。”
鎂大廈:建設全國最大的鎂交易中心
位于淇濱區閩江路與淇水大道交會處的鎂大廈,總投資1.2億元,2011年6月開工,目前大廈基礎工程已經完工,正在進行內外部裝修。鎂大廈是金屬鎂、有色金屬研發中心,將依托鶴壁市金屬鎂產業打造全國最大的鎂交易中心。
鎂大廈項目辦公室的王琪說,大廈明年6月底可投入使用,“我們已經和云南省貴重金屬交易合作所達成協議,大廈3000平方米場地用于鎂交易中心,建設鎂交易大廳、展覽廳、鎂博物館等。估計明年鎂博會就能到我們大廈舉行,我們有信心做大做強鎂產業,讓我市擁有鎂行業話語權”。
(關鍵字:鎂 鶴壁 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