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報道:復產壓力漸顯,終端消費偏淡
自4月底以來,滬鋁振蕩區間逐步收斂,即高點下行,低點上行。文華滬鋁指數振蕩區間從4月底至6月初的11655—13010元/噸收縮至7月以來的11990—12765元/噸,目前價格距離振蕩區間下沿僅有一步之遙。我們判斷,滬鋁技術上面臨突破,鑒于滬鋁基本面情況,中期下行的可能性更大。
宏觀面短期偏空
上周美聯儲主席耶倫講話偏鷹派,因此美元指數先抑后揚,結束了7月下旬以來的下滑行情,短期上行目標分別為96.5和97.5。美元指數反彈壓制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工業品價格,國際鋁價也不能幸免。
周三,我國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而周二央行再度實施7天和14天逆回購。國債價格大幅下跌,主要是由市場降準預期逐步消失所致。隔天Shibor為2.0630%,創年內新高,今年年初該數據在2.0%之下。此次降準落空,加上9月美聯儲可能加息或使央行舉措更為審慎,因此,流動性寬松預期可能有所降溫,多頭氛圍將減弱。
需求存在證偽可能
工業品需求存在一定彈性,相比供給,需求對工業品價格的影響更為明顯。國內鋁終端消費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和汽車行業。
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火爆并不能代表整體房地產行業好轉,房地產主要數據已經出現回落。1—7月房地產銷售累計同比增長26.4%,較1—4月數據下降超過10個百分點;1—7月房地產投資完成額增長5.3%,較1—4月回落1.9個百分點;1—7月房地產施工面積累計同比增長4.8%,較今年年初回落了2個百分點;1—7月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長13.7%,較1—4月回落7.7%。
7月汽車產量同比增幅表現搶眼,為25.4%,但這主要是由去年數據基數偏低所致。若從環比情況看,國內汽車產量從3月以來已連續4個月回落,7月產量跌破了200萬輛。
總體而言,在鋁終端消費面臨回落的背景下,我們判斷近期鋁價難有較好的表現。
復產積極性升高
自供給側改革展開以來,由于鋁企業是“三高”(高過剩、高污染、高耗能)中的代表,國內主要鋁企實施了減產和限產措施。去年12月國內原鋁產量為253萬噸,創出年度低點。從去年11月底以來,國內鋁價最高上漲超過30%,鋁企盈利情況大幅改觀,復產的積極性逐漸提高。2016年產量除4月低于260萬噸外,其余均處于260萬噸之上,環比產量仍處于高位運行。根據統計,青海、云南、陜西、寧夏等地鋁企復產產能在60萬—80萬噸/年。
結論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在國內宏觀面中性偏空且美元加息概率提高的背景下,商品缺乏反彈空間。而鋁終端消費偏淡,復產壓力漸顯,從去年反彈超過20%以上的鋁價面臨證偽考驗。
(關鍵字:鋁 鋁價 滬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