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和門打了10年交道,隨時從身邊發現靈感用于設計研發。
從21歲開始和門打交道,31歲的王海波已經在榮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了10年。與傳統意義上的“工匠”相比,王海波堪稱“草根工匠”。從基層工人到總經理,王海波見證了榮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從40人的小工廠發展到300多人的門業知名企業。
精益求精的工匠研發精神,也恰恰是王海波放棄穩定工作,只身從江西來到佛山拼搏的理由。剛剛進入2016年,榮高又獲得4項發明專利。而在今年4月份,榮高將推出的新品智能折疊門就是剛獲得的專利發明之一。在三水蘆苞的廠房內,一款款新品門窗正不斷生產出來,并市場;而在市面上,由香港明星方中信代言的榮高門業也已經具備了自己的品牌辨識度。
5次維權官司打響行業知名度
今年,榮高兩款門的專利保護將到期。但是談起這兩款已經很少再生產的門,王海波還是頗為激動。
2006年初,王海波已經在江西的中山學院任教2年多。剛剛考取教師證的王海波即將從代課教師轉為正式教師。但是,一場招聘會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王海波回憶,當時自己去學校的一場招聘會,正好遇到了榮高老板在招工。“當時榮高還是個小企業,只有40多個人。”王海波告訴記者,在簡單的聊天中,他發現對方很有創新的想法。當時對方招聘的崗位是CAD繪圖員,機械專業畢業的王海波毫不猶豫地選擇加入,放棄了即將到手的“鐵飯碗”。
從江西來到佛山后,王海波可以說是從零開始。“伸縮門有很多結構,那個時候根本看不懂,別說設計研發,連圖紙都畫不出來。”王海波告訴記者,為了熟悉門的構造,他成為了一名車間工人。從裝底板、組裝、打包、拋光、發貨開始,一年多時間,工作到晚上12時成了常態,王海波硬是讓自己從門外漢變成了專家。
2006年下半年,每天從車間干活回來,王海波都會開始研發新產品。那個時候企業廠房的伸縮門樣式基本上都是豎條形的不銹鋼管交叉,沒有弧度與造型。王海波開始思考,能不能讓伸縮門的主材進行彎曲有弧度,提升整個工藝造型。但是采用傳統工藝彎曲的不銹鋼鋼管表面褶皺過多,影響美觀。前后兩個月時間,王海波帶領工人們用了幾噸不銹鋼管材料進行試驗,最終通過抽芯彎的工藝解決了這個難題。而這也可以說是抽芯彎工藝第一次應用于門業制作。
2006年底,王海波完成了第一代產品的研發。也因此,王海波認為,2006年是榮高的創新元年。
2007年初,榮高帶著“忠誠衛士”“毅力衛士”兩款新產品參加北京建筑材料及裝飾博覽會,很快就引起轟動。“第一天展出,第三天就有人空運外框組裝,直接在展廳侵權抄襲我們的作品。”王海波告訴記者,這兩款門當時主要是在外觀設計上做了大膽的革新,因而其他企業在抄襲時并沒有太多的技術難題。
不止于此,這兩款門也引領了當年伸縮門的風潮。“可以說當時只要做伸縮門的,家家都在做我們這款門。門業企業都掀起了價格戰,我們選擇對價格最低的門業企業進行訴訟維權。”王海波告訴記者,他們前后與5家門業企業打了5次維權官司,法院判決企業賠償最高的達到32萬元。
這兩款門,也讓榮高迎來了發展期。“這兩款門帶來的銷售額提升了30%。”王海波告訴記者,2007年10月,榮高增資擴產將廠房搬到了獅山。
一張照片的靈感研發出智能折疊門
如果說2006年開啟了榮高的創新元年,那么2006年也開啟了王海波的創新研發之旅。隨后,從磁懸浮大門到智能折疊門,王海波不斷研發出新產品,一項項發明專利紛至沓來。
在發明專利的背后,有著許多的小故事。2011年榮高申請獲得了磁懸浮大門的專利。最開始的啟發源于磁懸浮列車。王海波回憶,當時正好看到了磁懸浮列車的新聞,自己靈機一動就想到能不能把磁懸浮技術運用于門業。因為不了解技術,王海波開始向同行的老前輩請教。
“當時磁懸浮技術已經有部分運用于民用,可以說開始萌芽了,包括旋轉門、洗衣機等都有用到這些技術。”王海波告訴記者,隨后的一年多時間,他和同事們開始技術和理論認證,并開始進行門體實驗最終成功研發,并獲得專利發明。
如今,這一款門還沒有投放市場。王海波還在慢慢探索解決能源超導體材料發熱等問題。但另一個產品——智能折疊門卻作為榮高今年主打的新品之一即將面世。王海波用“一波三折”形容這款產品的研發過程。王海波告訴記者,智能折疊門在2012年就已經問世,但是市場上的同類產品結構復雜且驅動與折疊功能是分開的,榮高希望能夠研發出更實用也更簡單的智能折疊門,因此從去年五六月份就形成了初步的方案。
機械專業出身的王海波,在工程力學上遇到了難題,難以解決折疊門設計的力學問題。去年11月份,研發設計進入死胡同。這個時候,外貿經理與研發人員一同去了一趟馬來西亞,并拍回了許多建筑物與門的圖片。在翻看照片時,王海波發現了一張衣柜推拉門的照片,正是這張照片給了他設計的靈感。于是,他一邊翻看照片一邊開始畫圖,通過折疊臂的長短設計解決了原本一直困擾他的難題,最終讓這款智能伸縮門的驅動與折疊功能統一。
“機械力學很復雜,一點點細微角度不一樣力就不一樣,不是專業人才根本想不出來的。”王海波坦言,這對他是個大考驗,但最終卻依靠一張圖片帶來的靈感解決了。
如今,伴隨著智能家居的不斷普及,榮高也開始進軍智能家居市場。“隨著物聯網等技術的普及,智能家居已經沒有太多技術上的難題,但是價格相比傳統家居貴40%至50%,所以我們主要研究如何控制成本以便更適應市場需求。”王海波介紹,目前智能家居已經占到了公司銷售額的15%。
■延伸
美學天賦讓他設計出更好看的門
在榮高的二樓展示廳,一排排風格各異的折疊門依次排列,每款門背后都有著它的故事,一樓展示廳則正在進行緊張的裝修,迎接4月中旬的新品發布會,續寫未來的故事。
機械專業出身的王海波對美學別有一番研究,總能將身邊的各式設計靈感運用到產品的設計研發之中,這種隨時隨地的琢磨創新恰恰是他身上最閃光的“工匠精神”。
“這款門叫做鋼鐵俠,你看它的整個線條還有設計是不是特別有鋼鐵俠的感覺。”王海波告訴筆者。對于王海波來說,隨時隨地發現靈感已經成為工作的一部分,一張照片就可能帶來一次研發設計的頭腦風暴。每次外出看到好看的建筑物,他都會拍下照片,然后思考能不能把這種設計運用在門上。“有一次坐高鐵經過武漢高鐵站,發現高鐵站的建筑特別有特點,我就拍了照片,回來就把這種設計運用在了門上。”王海波告訴記者,這些特色鮮明的門獲得了市場的認可,也讓榮高的品牌不斷強化。
研發設計,不是一張圖紙就能搞定的。在實際操作中,更是要經過不斷的實驗。王海波做了個統計,榮高每年為了研發實驗所消耗的鋁型材近6噸,研發經費也占到了企業凈利潤的7%至9%。
(關鍵字:鋁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