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一項新決議,稱孟山都農達(Roundup)除草劑中所含草甘膦成分“可能致癌”。此項決議列述在《柳葉刀》(The Lancet)腫瘤學分類下一篇新的分析報告中,并在WHO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網站上發表。
報告稱,存在“有限的證據”顯示該化學品可在人類中引發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肺癌,但存在“有力證據”證明,它可在實驗動物體內引發癌癥。在工作中接觸該除草劑的人們,其血液和尿液中通常存在此種化合物的痕跡,而這些人罹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可能性似乎略高于常人。
孟山都指出,這份新報告并未囊括任何新數據——而是建立在之前分析過的數據基礎之上。“我們不明白,IARC得出的結論何以跟全球各地所有監管機構的結論如此大相徑庭。”孟山都全球監管事務副總裁菲利普•米勒(Philip Miller)在一份備稿聲明中稱。
至于WHO的結論確實跟全球各地所有監管機構的結論大相徑庭。在此之前,美國或歐盟都不認為草甘膦的暴露劑量給人構成較大危害。2011年,美國科學與健康委員會(ACSH)的一份評定指出,“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環保署(EPA)和歐盟在對草甘膦的全方位毒理學資料進行廣泛審核后宣布,草甘膦毒性極低,因此在暴露情況下風險為零。”EPA之前也得出結論稱,草甘膦的“急性毒性較低”。
也許是因為此項新決議主要涉及到農場工而非普通大眾。也有可能風險不在草甘膦本身,而在于它與其他化合物反應之后的產物。歐盟對草甘膦的安全認定是基于德國的一項研究,該研究得出結論稱,“已知數據并未顯示草甘膦存在致癌或致突變性質,也未顯示草甘膦對實驗動物的生育能力、繁殖或胚胎/胎兒發育構成毒性……(研究團隊)認為,存在有力證據證明,一些含草甘膦的農藥中所測量到的毒性,是這些植物保護產品中一些助劑(如用作表面活性劑的牛油胺)所致。”
由于觀點相互沖突,孟山都正要求對數據進行復審。“我們已發出緊急請求,”米勒說,“請求WHO相關人員與全球各地的草甘膦工作組及其他監管機構一道,對其分析中所使用的科學研究進行審議,同樣重要的是,對其所忽略的科學研究實施審議。”
(關鍵字:草甘膦 孟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