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鹽湖股份”)通過投資者平臺表示,鉀肥作為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資源,其供應穩定性和價格合理性,不僅直接關聯到國家糧食安全,更與農民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連。鹽湖股份作為行業龍頭上市公司,持續加大生產投入,全力提升鉀肥產量,并積極將產品投放市場。通過一系列舉措,公司致力于保障鉀肥市場的穩定供應,推動行業在穩定的軌道上實現長期健康發展,營造更加穩定有序的市場環境。
進入3月份,春耕正當時。《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多家鉀肥企業自今年初起便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積極推進保供穩價工作。
企業積極復產擴產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關于做好2025年春耕及全年化肥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方、有關企業和相關商協會從化肥生產、流通、儲備、進出口、市場監管以及農化服務等多方面著手,全面做好春耕化肥保供穩價工作。在此背景下,化肥生產企業正在積極推進保供穩價工作。
根據藏格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藏格礦業”)微信公眾號,3月1日,藏格礦業提前實現鉀肥生產線復工復產,通過高效穩定的生產供應體系保障春耕用肥需求,助力春耕生產有序推進。
亞鉀國際投資(廣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鉀國際”)近期披露公告顯示,公司擬以17.82億元收購控股子公司北京農鉀資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鉀資源”)28.1447%股權。上述收購完成后,農鉀資源將成為亞鉀國際全資子公司。據悉,農鉀資源持有位于老撾的彭下—農波礦段鉀鹽礦采礦權,該鉀鹽礦總面積為179.8平方公里,估算鉀鹽礦石儲量達39.36億噸,折純氯化鉀資源量高達6.77億噸;該礦已獲批老撾200萬噸鉀肥產能項目。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化肥上市公司保供穩價行動值得肯定。從社會責任看,保障了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穩定農產品供應,維護物價穩定,對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從企業自身角度,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贏得政府、農戶信任,利于長期發展。
多舉措保供穩價
化肥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基礎物資,其供應充足、價格穩定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的穩定和糧食安全。因此,在農業生產領域,化肥的供應與價格始終備受關注。
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報分析,由于鉀肥行業具備天然的強資源屬性,我國鉀肥資源相對緊缺,產量難以增長,我國鉀肥依賴進口。我國對鉀肥行業制定了“三三三”戰略,即三分之一國內生產、三分之一國外進口、三分之一建立境外生產基地反哺國內。
五礦證券有限公司相關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低庫存疊加春耕需求,近期國內鉀肥價格持續上漲。”
今年以來,尤其是春節后,國內鉀肥價格加速上漲,據Wind和鹽湖云聲微信公眾號數據,截至3月7日,國內鉀肥現貨價格從2565元/噸上漲至3310元/噸,漲幅達29.0%。進口老撾氯化鉀價格從去年底的2430元/噸漲至3150元/噸,漲幅達29.6%。此外,截至3月6日,六大港口鉀肥庫存合計156.65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約94萬噸。
根據隆眾資訊數據,在國內氯化鉀市場仍處于供應量略顯不足的狀態,如果后期春季市場逐漸恢復啟動,需求帶動下,鉀肥市場的堅挺走勢或將延續。
為促進春耕用肥穩定供應,上市公司紛紛采取技術提升、出海布局等多種舉措推進保供穩價工作。
例如,亞鉀國際近期通過投資者平臺表示,公司與合作方研制推進的第三代全斷面掘采設備及連續運輸系統原計劃用于(老撾鉀肥生產基地)小東布礦區開采,根據目前的研發進度,將有希望在第三個100萬噸/年鉀肥項目正式投產后的原礦開采和井下運輸中進行研發設備的試用。
藏格礦業也加快了出海步伐。藏格礦業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子公司藏格礦業(老撾)發展有限公司已取得老撾萬象塞塔尼縣和巴俄縣區157.72平方公里鉀鹽礦儲量證,氯化鉀資源量約為9.84億噸。項目預計2026年開始投產,并爭取達到首期氯化鉀200萬噸/年的規劃產能。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以鉀肥為代表的化肥需求可能發生多重變化,上市公司需要靈活應對。一方面,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和農業生產對化肥依賴性的增強,化肥需求將持續上升;另一方面,農業生產效益下降、農民種植意愿減弱以及環保政策的壓力也可能對化肥需求產生一定影響。上市公司可以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優化、市場拓展等方式來應對需求變化。”
(關鍵字:鉀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