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葡萄收獲的季節,安徽省歙縣富堨鎮徐村葡萄種植戶王繼紅再一次迎來了一場大豐收。他經營的葡萄園自2015年引入水肥一體化技術以來,葡萄的品質有了大幅提升。
“你看這個夏黑,現在的糖分含量是19.6%,之前只有16%;還有美人指,從20.5%提高到了22%。”王繼紅當場用測糖儀隨機檢測了幾個葡萄品種,他做過統計,同使用水肥一體化技術之前相比,現在的葡萄糖分含量平均提高了1.8~2個百分點。
1省工省水省肥提質
水肥一體化技術為什么會有這么好的效果?安徽省土肥站副站長錢曉華介紹,該技術就是灌溉和施肥同時進行,通過把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由管道將水輸送至田間每株葡萄樹根部,讓葡萄根系在吸收水分的同時吸收養分。與普通施肥、澆水方式相比,作物對肥料的吸收率顯著提升。
在王繼紅的葡萄園,記者見到了水肥一體化設備:“全套裝備”不過是1個動力柜、1個水泵和1個離心過濾器,肥水由水泵抽出,經離心過濾器過濾掉泥沙后,由主管輸往各個分管。分管上接有噴頭,每隔兩米就有1個,通過操控動力柜,溶解了肥料的水就順著噴頭灑向泥土,半個多小時就能澆透60畝地。
雖然購置整套水肥一體化設備,老王共花了20萬元,但綜合比較下來,他認為這筆錢花得值。“原先給60畝地施肥,需要兩個工人干兩天,每人每天工錢就得120元,現在這筆錢就省了。與普通施肥‘一炮轟’相比,水肥一體化采用‘少食多餐’的形式施肥,吸收率高且省水、省肥;從品質上看,葡萄糖分提高了2個百分點,每公斤單價能提高四成左右。”
王繼紅每畝葡萄凈利潤達到8000元,相較于未使用水肥一體化技術,葡萄每公斤單價提高了45%,畝均效益增加了1500元。王繼紅說,種葡萄費時費力,水肥一體化能讓種植戶在葡萄的后期管理上非常省心。從葡萄種植到收獲,有專人進行技術跟蹤,比如葡萄采摘結束后的“月子肥”、斷根后的基肥、發芽時的萌芽肥、長出果實后的膨大肥等,怎么施、施多少都有完整的技術方案。
2蔬菜瓜果增收明顯
從2015年開始,安徽省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植物營養團隊分別在和縣、肥西、舒城等地在番茄、西瓜、辣椒等水果、蔬菜上開展高產優質高效生產技術研究。
“經濟作物高產優質高效生產技術的核心之一,就是水肥一體化。”該所所長張其安介紹,精準滴灌能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因灌溉水下滲和蒸發造成的水資源浪費。水肥耦合能在節水的同時根據不同地塊土壤供肥能力、蔬菜不同生長階段所需養分和不同種類養分的特性進行精確定量施肥,減少了肥料的揮發和流失,避免了養分過剩造成的肥害,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據張其安測算,使用水肥一體化集成技術可以減少40%的肥料施用量,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灌水量也只有溝灌的30%~50%,節水達到35%~50%。
而在該所助理研究員王家嘉看來,水肥一體化技術不僅實現了農資產品的減量投入,還提升了經濟作物的產量和品質。“蔬菜水果種植的水肥供應變得更加科學有效,保障了土壤溫度的恒定,從而使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得到增強,促進了土壤對養分的轉化,使得蔬菜瓜果能夠有效地吸收所需要的養分,增加蔬菜產量。”他說,此外,還采用石灰氮高溫悶棚的方法,有效地消滅了土壤中的有害病菌,并通過添加商品微生物有機肥增加土壤的有益微生物,土壤的微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的改善。
多年的試驗數據顯示,水肥一體化技術可節約氮肥25%~30%,節約磷肥15%~20%,節約鉀肥20%~25%,同時產量顯著提高,辣椒產量提高43%,番茄產量提高37%,西瓜產量提高15%。
“一減一提”,增加的是農民的收益。“農民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辣椒每畝增收1053元,番茄每畝增收2553元,西瓜每畝增收1027元。”張其安算了一筆經濟賬。
3技術推廣尚待發力
水肥一體化技術在安徽的應用現狀如何?記者了解到,安徽省水肥一體化企業還有發展空間,現有設備投入較大,普通農戶較難承受。但隨著用工成本的增長,不少種植大戶從長遠的角度來計算投入產出比,嘗試著使用水肥一體化技術。
“技術尚未物化為產品是推廣較慢的原因之一。”張其安表示,產品是技術最好的載體,在技術的推廣中,產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安徽省農科院土肥所研究的蔬菜高產優質高效生產技術通過多年多點的試驗已經得到試驗地農戶、企業和政府的認可,但是現在尚未將技術物化為相關產品。因此,將加大與肥料企業的合作,共同生產相關產品,以便該技術在農戶中的推廣應用。另一個原因是,該技術的培訓和宣傳少,目前,蔬菜高產優質高效生產技術的培訓僅舉辦兩次。因此,下一步將加強技術的培訓和宣傳力度。
(關鍵字:水肥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