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貨運價格再度上調,對鐵礦石、煤炭、焦炭、廢鋼等鋼鐵原料產業和原料市場產生什么影響,這是時下鋼鐵業、礦產業、物流業、流通業等產業鏈上各方人士所關注的一大熱點。
日前,大秦鐵路、鐵龍物流、廣深鐵路發布公告稱,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于調整鐵路貨物運價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鐵總)決定自2014年2月15日起,對實行統一運價的營業線貨物運價進行調整,貨物平均運價水平每噸公里提高1.5分,運價從之前的平均每噸公里13.01分提高到14.51分,漲幅約為11.53%。這是1997年以來,鐵路普貨的11次提價。
“鐵路貨運價格上漲必然涉及鋼鐵原料市場,這是毫無疑問的。”在采訪中,一些經營者說,鐵路運費上漲,鋼鐵物流成本上升,必將傳導到鋼鐵原料價格,像礦山企業會通過提高鐵礦石、煤炭等原料價格,分攤這部分成本。
我國鐵礦石、煤炭、焦炭、廢鋼、鐵合金等原料的生產量和消耗量很大。2013年國內的鐵礦石產量原礦產量145101.1萬噸,煤炭總產量為36.92億噸,焦炭產量47635.5萬噸,鐵合金產量3776.2萬噸,這些鋼鐵原料生產粗鋼77904.1萬噸。鋼鐵原料所產生的物流量十分巨大,估算在40億噸左右,鋼鐵原料除了水運外,主要靠鐵路運輸,因為鐵路運輸具有經濟性、準點性、安全性以及運輸大、速度快、成本低等優勢,所以成為鋼鐵原料等大宗商品現貨運輸的優先選擇方式之一。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鋼鐵運輸方面,內陸地區鐵路運輸的比例會相對較高,雖然是1分多錢的漲價,但對于運量大的鋼鐵原料而言,運輸成本將會提高,尤其是長距離運輸,其不利影響將更大。而原料運輸價格的調整,將推動流通成本上漲,那么原料價格也將隨之而提高,最后轉嫁到終端的鋼鐵產品。
那么鐵路運價上漲,鋼鐵原料價格是否會相應增加,以消耗運價上調的物流成本呢?一些經營者及業內人士認為有這個的可能,但有一定的難度。這次鐵路貨運價格上調,需要鐵路運輸的煤炭企業都受到一定影響,以大同到秦皇島港為例,電煤運輸成本約漲10元/噸。煤炭行業因為此次鐵總下屬鐵路貨運提價,全年增加運輸成本150億元左右。而在我國的鐵路貨運中,煤炭運輸占據了半壁江山。由于我國煤炭主產地和消費地存在地域差異,因此在“西煤東運”和“北煤南運”的“煤炭大遷移”中,大部分都需要靠鐵路運輸來完成。這對本就陷入困境的煤炭企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面臨的物流成本壓力加大。
據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顯示,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有色金屬三大行業卻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負增長,尤其是煤炭行業受結構性過剩影響,利潤下滑較為突出。2013年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比上年減少1202.3億元,同比增長-33.7%。在這種情況下,煤炭企業試圖以提高價格消化鐵路運費上漲帶來的壓力,但這一設想很難實現,因為國內煤炭行業結構性過剩嚴重,供需矛盾遏制價格的上漲。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的煤炭市場價格開始震蕩下跌,一直到2013年9月,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指數一度下跌至530元/噸左右的低點,較上一年同期下滑近100元/噸。進入2014年之后,煤炭市場供求關系沒有發生明顯逆轉,庫存高企,價格繼續下滑。2月20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為562元/噸,再次下跌9元/噸。業內人士預測今年內地煤炭供過于求的情況加劇,因在供應上升的同時,內地治理污染的力度令中短期的煤炭需求減少,進一步下調今年煤價預測,預計動力煤及焦煤價格今年將跌8%。
同樣,鐵礦石產業受鐵路貨運價格再次上漲,面臨的物流成本上升的壓力也在增大,將波及國內鐵礦石市場走勢。
據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盡管國內鐵礦石運輸主要以水運為主,采用鐵路運輸的比重不是很大,除主干道京廣鐵路,內礦鐵路運輸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主要線路為哈大(大連-沈陽-長春)、沈丹線(蘇家屯-丹東)等,外礦主要為河北、山東省內連接港口與鋼廠的短線與主干道相連為主,如大秦線、京包線、膠濟線等,運距較短,運價上調到廠成本將增加10-15元/噸,影響幅度1.4%左右。
不過,除了長三角和沿海地區多采用船運方式,內陸地區鐵路運輸的比例就相對較高。在內陸地區,通常先將鐵礦石等鋼鐵原料運到港口,然后再轉用火運或汽車運輸。因而離港口遠靠內陸運輸鋼企,成本增加較為明顯,如果算上運出鋼材和鐵礦石入廠成本,噸鋼完全成本有可能增加30-40元。所以說,這次鐵路貨運價格的上調,對于內地鋼鐵企業的運輸成本增加更為明顯。
如果提高鐵礦石價格消化鐵路貨運價格上漲因素,現在看來有一定困難,目前鐵礦石市場處于供大于求狀態,整個市場較為疲軟、低迷,主要原因是剛性需求強度在減弱。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全國范圍出現持續性霧霾天氣,鋼鐵企業環保整治力度加大,一批中小型鋼鐵企業被整頓停上,如唐山地區一些鋼廠接到限產、限電通知,對高爐生產產生一定影響。到2013年底,作為中國鋼鐵第一大省的河北省,壓減粗鋼產能788萬噸、煉鐵產能586萬噸。武安地區在本周末將拆除8座小高爐,產量繼續壓減。據統計顯示,國內鋼企的高爐開工率由去年11月初的90.89%降至目前的87.59%,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鐵礦石需求釋放,鐵礦石需求強度持續走低,由此造成鐵礦石港口庫存量不斷增大。時下,全國主要港口鐵礦石庫存總量高達10610萬噸,環比增320萬噸,同口徑庫存10090萬噸,創兩年來新高。
而進口礦還在增加,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我國進口鐵礦砂及精礦為8683萬噸,比2013年12月份增加1345萬噸,同比增長32.48%,且該月度進口量創下歷史新高。國內進口鐵礦石供過于求壓力較大,而國內鐵礦石貿易商的恐慌情緒也在加劇,由此來看,短期內鐵礦石市場尚難見起色,價格還將盤整下行。
這一周,國內市場鐵礦石價格穩中有跌,一些地區的鐵精粉出廠價格下調25元至990元/噸(不含稅),周初普氏62%粉礦價格從124.5美元/噸(CIF),再度回落至122.25美元/噸(CIF)。目前港口庫存保持高位,以及環保整頓對市場的影響增大,近期國內鐵礦石價格仍將穩中略降,進口礦價格仍有小幅下跌的空間。
業內人士認為在煤炭、焦炭行業產能過剩,以及鐵礦石市場剛性需求強度減弱,供大于求局面沒有根本性改變的情況下,以提高煤炭、焦炭、鐵礦石價格來消化鐵路貨運價格上漲的壓力,似乎不太現實。最終物流成本由礦企和下游終端用戶分擔。
(關鍵字:鐵路貨運 鋼鐵原料 鐵礦石 鐵合金 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