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上一次金融危機整整十年,2018年的全球經濟經歷了多重沖擊,出現增長放緩苗頭。主要經濟體間發展和政策不斷分化,這種變化一段時間仍將限制協同增長動能,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面臨進一步放緩的挑戰。
縱觀2018年全年,為經濟增長保駕護航的全球化和多邊主義遭到沖擊,主要經濟體間政策路徑和改革進程出現分化,財政失衡國家隱現債務炸彈,數字化引發的產業劇變迎來了多國監管修正,種種跡象顯示全球經濟挑戰重重。
全球經濟增速徘徊不前
擔憂沖擊多邊主義和經濟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自2016年以來首次下調全球增長預期。“全球經濟增長已開始在現有水平徘徊不前。各國的增長日益變得不同步,經濟擴張的國家越來越少。”IMF總裁拉加德日前對世界經濟形勢發出警告。
IMF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警告稱,貿易緊張局勢加劇、新興市場信貸收緊和資本外流風險是全球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威脅,并下調2018年世界經濟增速至3.7%,與2017年持平。
IMF亞太局局長李昌鏞日前對媒體表示,貿易緊張形勢已經影響到全球的信心和投資,特別是亞洲,投資遠弱于預期。“全球經濟增速比我們10月時預計的略慢一點,”李昌鏞稱,不止亞洲,歐洲和美國也顯露經濟放緩跡象,因此IMF可能會在2019年1月會議上進一步調降經濟增長預估。
發達經濟體的增長在2017年下半年達到峰值后,2018年上半年勢頭有所減弱。IMF預計發達經濟體2018年增長2.4%,略高于2017年的2.3%。
美國經濟表現比較搶眼,2018年第三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增長3.5%;歐洲經濟增長則呈放緩趨勢,第三季度歐盟和歐元區GDP環比增速分別放緩至0.3%和0.2%,為兩年多來最低,被譽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經濟出現萎縮;日本經濟在下半年也遭遇下行壓力,第三季度日本經季節調整后的實際GDP環比下降0.6%,按年率換算下降2.5%。
新興經濟體增速普遍高于發達經濟體,但部分國家增勢減弱。其中,中國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7%,2018年全年有望實現6.5%左右的增長預期;印度本財年第二季度(2018年7月至9月)經濟增長7.1%,遠低于上一季度8.2%的增速;俄羅斯前10個月GDP增長1.5%,與2017年全年增速持平。
IMF預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2018年整體增速為4.7%,與2017年持平。一些能源出口國的經濟增長前景有所改善,但阿根廷、巴西、伊朗和土耳其等國經濟增長趨緩。
分裂和修正雙襲
2018年,主要經濟體間發展和政策有所差異,加之貨幣政策分化加劇,產業和市場也受到嚴重波及,在震蕩中進入修正期。
歐美間矛盾加大格外引人矚目,雖然美歐領導人2018年7月就緩和貿易緊張局勢達成一致,但過去幾個月雙方并未在汽車關稅和確定美歐貿易談判具體范圍等關鍵議題上取得明顯進展,美歐貿易官員在華盛頓的最新磋商也未取得突破。分析人士認為,美歐貿易緊張局勢可能再度出現,貿易談判前景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英國脫離歐盟、意大利貿然違反歐元財政紀律也都顯示了許多國家“單干”的決心。
大國間的政策分化也出現在貨幣政策上,隨著美聯儲實現年內4次加息,仍保持寬松政策的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未來決策難度也陡增。歐洲央行為期三年的2.6萬億歐元購債計劃明年正式結束,但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業界預測明年該行仍會預備刺激措施。
美國收緊貨幣政策和其他一些主要發達經濟體政策的不確定性,成為引發2018年金融市場巨震的“蝴蝶翅膀”。2018年年內至少10個主要經濟體的股市下滑超過20%。
在市場整體下行修正的同時,科技公司受到數據隱私監管加劇,出現前所未有的跌幅。納斯達克距離熊市20%的跌幅僅一步之遙。受各國監管加劇影響,科技金融領域標桿數字貨幣比特幣2018年也出現大幅殺跌,創下最高達80%的跌幅。
中國持續提供發展正能量
面對不斷縮窄的“機遇之窗”,中國經濟轉型和捍衛多邊主義的中國方案成為未來各界的期待。
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壓力,中國在保持經濟穩健增長的同時,繼續深化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2018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諸多亮點表明新動能正在成長,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更加堅定。
尤其是,2018年以來中國主動擴大開放,推出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在激發自身發展潛力的同時,繼續在世界范圍內倡導包容、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實際行動與各國分享改革開放成果。
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長谷川克之認為,中國經濟從出口主導的高速發展模式轉向內需主導的穩定發展模式,這一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商業機會,中國作為投資對象魅力仍然很大。
2018年,中國繼續全力支持全球多邊組織和機制,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和規則,成為支持和推進多邊主義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中國繼續大力支持聯合國維和行動,矢志不移地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維護國際公平正義與世界和平穩定。
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去年2月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中,它所倡導的各國共同掌握世界命運、共同制定國際規則、共同治理全球事務、共同分享發展成果,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進程等倡議和努力,在2018年持續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和歡迎。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他相信中國對全球化、自由貿易、國際合作以及對發展中國家的承諾,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對全球化、自由貿易和國際合作承諾的一個完美證明。
對于“一帶一路”倡議對多邊事業的特殊貢獻,第72屆聯大主席萊恰克在2018年年中出席聯合國“一帶一路”倡議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高級別研討會時,稱贊“一帶一路”倡議代表了中國對可持續發展目標、氣候行動和多邊主義的承諾。
萊恰克感謝中國并未獨享經濟發展的成果,作為一個支持多邊主義的國家,中國正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分享其財富和經驗。
(關鍵字:經濟 增長 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