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報作為上市公司新年的第一份業績報告,一直以來備受家電企業關注。去年和今年一季度經濟低迷、內需縮減,家電行業生存環境不佳,上市公司一季報顯示,黑電行業整體營收、利潤雙雙下滑;白電企業利潤仍然處于高位;廚電行業各企業間盈利能力相差懸殊。
毛利率不足15%
黑電:營收利潤雙雙下滑
“今年一季度的頭兒開得不好”,一位不愿具名的彩電企業高管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一季報彩電企業有集體敗陣的感覺。除海信營收保持基本不變外,其余企業營收全部出現下滑。凈利潤也走低,包括長虹、康佳等,四川長虹的凈利潤下滑幅度竟達到94%。在香港上市的創維數碼年報尚未披露,不過今年前三個月的銷售額同比大幅下滑。
2013年是互聯網企業“野蠻”入侵的一年,樂視等企業投放前所未有的低價產品蠶食傳統彩電企業市場份額,整體行業毛利率被拉低。
奧維咨詢(AVC)董事長喻亮星認為,一季度彩電市場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因為2013年下半年開始,房地產市場低位運行,抑制了部分剛需的釋放。其二,五年的刺激拉動政策后的透支效果在一季度集中體現出來。此外受外銷出貨提升的影響,Q1上游缺貨比較嚴重也影響了企業在終端的布局。
此消彼長,彩電業務亮點不足,不少大集團的主力盈利板塊出現調整,以TCL集團為例,盡管彩電業務并沒有明顯亮點,但整個集團凈利潤總額為9.3億元,同比增長93.1%。TCL集團表示,公司業績同比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在于,華星光電業務繼續保持了較好的盈利水平;主打智能手機的通訊業務的盈利水平上升。
對于未來的發展,喻亮星表示,面對互聯網沖擊帶來的智能化浪潮,彩電行業亟須為產業升級轉型營造健康良好的行業環境。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郝亞斌也提醒,企業要堅持價值戰,擯棄價格戰、概念戰等過度營銷行為。
毛利率大約35%
白電:三家實力此消彼長
白電行業的三國殺局面仍在繼續,美的集團營業收入383.51億元,同比增長21.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39億元,同比增長148.53%。北京商報記者粗略測算整體產品毛利率高達35%。
除美的外,格力和海爾的營收和利潤也整體上揚。白電行業的整體行情較樂觀。值得注意的是,三家白電行業大佬的座次生變,美的集團在營收和利潤額兩項指標上首次超越格力。
家電分析師梁振鵬指出,這說明美的戰略調整初見成效,格力單品類成長面臨瓶頸。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認為,一季報增長主要來源于公司的轉型和產品結構的改善,今年公司會回到重新增長的軌道上,重視規模和盈利增長,以獲得全年均衡增長。
招商證券首席家電分析師紀敏指出,除了戰略轉型,美的股權激勵方案實施后,核心高管團隊持有公司11.27%的股份,利益綁定拉動業績直觀有效。
毛利率超過50%
廚電:企業分化現象嚴重
廚電行業一向是家電行業中利潤最高的板塊,和去年同期相比,廚電行業的營收和利潤仍在走高。廚電四強中,老板電器營收增長較為明顯,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47億元,同比增長43.22%;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0.85億元,同比增長49.54%。
不過也有企業盡管和自身相比實現了不小的突破,但橫向對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以廣東萬家樂為例,盡管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業績大幅改善。不過在上市的四大廚電公司中,萬家樂業績依舊墊底。華帝一季度主業凈利潤為4127萬元,是萬家樂凈利潤的2倍,萬和電器和老板電器的主業凈利潤則達到萬家樂的4倍。對于為何和同行有如此大的差距,萬家樂董秘劉永霖稱,“目前萬家樂就是和自己在做比較,各個公司的產品結構、成本組成不一樣,出現營收的差異也不足為奇”。
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廚電行業內品牌老化、品類單一的企業,在競爭中難以形成合力。近年來,美的、海爾等綜合性家電企業不斷依靠資本優勢加大廚電市場的布局,單品類企業的競爭力會逐步走弱,分化現象也將更為明顯。
記者手記
鴕鳥政策難解勞資糾紛
勞動節總是在上市公司上一年年報和一季報公布之后到來,短暫的休息也成為公司集中盤點、繼往開來的一個新的起點。一直以來,白強黑弱的行業局面讓白電企業在節日盤點中信心倍增。
然而業績與矛盾齊飛,今年勞動節不斷曝出的勞資糾紛讓白電企業對自身的憂慮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外界對白電行業的發展期待也大打折扣。近日,有報道稱格力克扣員工獎金。此外,格蘭仕中山工廠的宿舍也有大量員工集結打砸鬧事。
或許真的像格蘭仕回復的那樣“滿足員工的需求”,國事天下事,自行化解成家事,內部消化。格蘭仕好歹給了一個說法,格力的態度卻忽左忽右,開始的時候拒絕任何媒體的采訪,對勞資糾紛事件未給出任何回應。之后通過黨報,格力集團掌門人董明珠宣稱,“我們格力電器自成立那天起,就努力恪守社會責任。清者自清”。格力處理問題的方式一向極端,極左與極右是搖擺的兩極。要么就是對任何問題采用鴕鳥政策,要么就是在媒體上以更響亮的聲音宣布“清者自清”的論調。當一個企業經常選擇極端方式思考時,說明這個企業缺乏理性的思考精神,并沒有解決問題的誠意。在企業架構中缺乏公開公平的發展平臺。在格力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在中國家電業追求現代化與工業化的30年近代史中,諸多時間已經將這樣的處事哲學表現得淋漓盡致。
格蘭仕、格力等企業要做的不是逃避,也不是大放厥詞,而是找到問題的根源和解決問題的辦法。白電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若一種行業的競爭過于激烈,必然會使一向較高的勞動工資低落到僅能維持現有勞動者數的程度。白電行業,規模制勝。在這樣的發展模式之下,企業只能以犧牲員工福利為代價擴大生產。
廣為討論的“劉易斯拐點”已經對中國制造業走向帶來影響,用工難、用工貴已經在很多領域出現。在新的產業格局下,富士康提出機器人計劃,旨在提高機器生產率,減少用工量。這也被視為緩解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最核心方案。提升精益化制造能力,實現少人化,提升運營效率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關鍵字:家電企業 家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