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機構Markit本月初的數據顯示,8月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在持續三個月下降后跌至48.4,為2009年6月以來的最低點。在其公布PMI數據的26個經濟體中,有18個處于收縮區間,包括美國、歐元區和中國,這些經濟體占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三。
美國、英國、歐元區、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繼續處于收縮區間。其中,美國連續三個月處于收縮區間,為復蘇以來首次出現。歐元區核心國家包括德國和法國的制造業PMI指數,均低于50這一榮枯線,仍在危機后的底部附近。日本迄今已連續三個月處于50以下。
新興經濟體的多數國家仍在榮枯線上下徘徊,但較7月有所下降。除巴西外,中國、印度、韓國、俄羅斯、臺灣、新加坡均出現下降,中國官方PMI更是自去年11月以來首次跌入收縮區域。匯豐與Markit共同發布的8月中國PMI從上月的49.3降至47.6,為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值。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9月5日對此指出,全球制造業形勢8月進一步惡化。大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制造業仍處于收縮狀態,目前還維持弱勢擴張的僅有印度、墨西哥和俄羅斯。盡管如此,在印度和俄羅斯,前瞻性最強的新訂單指數在過去幾個月也呈下降趨勢。
彭文生同時指出,韓國和臺灣PMI出口訂單指數均連續三個月低于50,顯示亞洲出口普遍疲弱。“除了受到歐美需求下降的影響以外,與中國經濟放緩也有關系——在過去幾年,這兩個經濟體的出口新訂單指數與中國經濟增長相關度高,甚至略有領先約一個季度。”
(關鍵詞:全球制造業 采購經理指數 美國 歐元區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