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偽價格戰’,”8月23日,國美電器總裁王俊洲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稱,“綜合分析京東商城的各方面能力,價格戰它打不下去。”
此前8月14日,京東商城CEO劉強東稱,未來3年所有大家電保證比國美、蘇寧連鎖店便宜至少10%以上。由此,引發一場號稱“史上規模”的電商價格戰。
王俊洲認為,“零售行業的拐點已經出現,在中國經濟從高速進入平穩發展階段,我們必須順應宏觀經濟的形式變化,對企業戰略作出相應調整。如果按照現有模式走下去,實體店面沒有太多希望。”
“曝光”利潤率
《21世紀》:劉強東一直在說電商的成本優勢,電商成本一定比線下實體店面高么?
王俊洲:外界普遍認為“線上一定便宜”,這一結論主要是基于實體店面可以看得到的成本,譬如線下門店需要門面租金、門店管理維護等。但是,這個結論是錯誤的。
在采購成本上,以國美、蘇寧為代表的線下實體店每年家電采購規模千億以上,而京東只有200億左右規模,采購規模決定了線下實體店的采購成本平均低于電商4%。廣告成本方面,目前電商的廣告和流量的成本約為4%,而線下實體店的廣告營銷成本約為1.5%。人工成本方面,線上人工成本為4.5%,線下的人工成本約為3.5%。在物流成本方面,以京東為代表的純電商物流成本約為6%,而國美為代表的線下實體店配送成本約為0.6%。
根據國美、蘇寧多年業績報告顯示,平均綜合毛利18%左右,經營費用率(成本)在13%左右,凈利潤率在4%左右;電商平均綜合毛利在17%左右,經營費用率(成本)在14%左右,凈利潤率在-8%左右,所以,電商的經營成本高于線下經營成本,導致長期虧損。
我們不回避任何形式化的價格戰價格戰將是國美長期的策略,但價格戰必須具備的三大前提,即在持續盈利能力和服務能力之上,在采購能力和促進產業鏈共贏上,在保護消費者利益上。同時,我們反對價格戰炒作和假營銷,堅持以“信”為本。國美希望以線上線下同價的方式解決消費者對價格的顧慮。
《21世紀》:國美現存的兩個電商平臺庫巴和國美網上商城會否合并?
王俊洲:電商行業目前仍沒有成熟的模式,擁有兩個平臺可以保證我們在嘗試不同模式的時候,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國美網上商城我們未來會迅速做大,而庫巴網將更多的承擔我們模式試水的功能。
兩個電商的平臺的整合一直在進行,但是,這種整合是對于信息系統共用、物流系統共用等方面。為了保持我們的靈活性,我們不會考慮將兩個平臺合并。
《21世紀》:隨著電商的發展以及成本上升,線下零售業是否近黃昏?
王俊洲:從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市場看,消費者購買電器的主渠道仍然是實體店,約占總份額80%,而線上銷售渠道約占20%。在購物體驗、專業推薦方面,線下門店的作用不可替代。在服務上,電器商品消費者的使用一般約10年,購買只是第一個階段,售后服務這部分由零售商承擔。目前電商以虧損為代價的業務模式不可持續,未來消費者權益難以保證。
線上很難取代線下,當線下和線上相結合,實現信息、采購、物流、配送、倉儲、體驗和供應鏈合作等資源共享時,將成為最有價值、最具競爭力的零售企業發展模式。
根據我們研究發現,消費者消費分化嚴重,共有4種消費類型。一種是追求時尚型,占到社會消費購買總值的20%;一種是追求高性價比的理性消費者,占到總值的23%;一種是價格敏感型占到總值的17%;剩下是隨機購買沖動人群。由此,線上購買模式成為不可逆轉的消費潮流,而實體店面和線上結合滿足消費者多樣需求。
《21世紀》:國美半年報并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下半年會否有起色?
王俊洲: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到今年上半年,伴隨宏觀經濟形勢的發展,國美電器的財務狀況并不理想。在這一段時間,國美處在一個大的調整期,我們的ERP系統處在調試期,而我們的電商也在投入期且運營不久,需要一定的投入。我們已經從電商崛起,銷售下滑等背景中,認清楚了我們的發展方向,所以,相信下半年我們的狀況會有所好轉。
過去,國美經歷了由物業經營到供應商經營的階段,目前,國美正處在由供應商經營向商品和消費者經營的階段。但是,這種轉變并非一蹴而就。比如在社區店,消費人群很多都是價格敏感型,在這些商品的配置相對中低端,我們將主要配置國美的店員來為消費者提供低價選擇。而在旗艦店,商品相對中高端,有些商品需要專業推介,這些門店我們不排斥廠商派駐專業促銷人員。
此外,我們從今年5月就在醞釀“線上線下同價”。線上線下同價會整體拉低我們的商品毛利,但是,會增加我們的銷售量,通過8月15日開始的嘗試,毛利率降低了,銷量卻翻了4番。
(關鍵詞:中國經濟 宏觀經濟 )